现象 量少价高,本地沙蛤难觅踪影
2月24日上午,记者走访市区几家大型超市、水产批发市场发现,目前市场上本地沙蛤非常罕见,即使有价格也贵得让人咋舌。记者走访了几家小型超市,沙蛤都难觅踪影。在家家悦超市中心店海鲜专卖区,沙蛤标价为8.9元/斤。负责家家悦超市海鲜采购工作的李永军告诉记者,沙蛤主要来自大连、文登、乳山等地,目前本地沙蛤产量供应不足,明显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本地沙蛤平常进价大概在3元左右,过年的时候则在6元左右,进价要比东北沙蛤贵5毛钱到1元钱。”李永军表示。按照往年经验,等到7月份沙蛤全面上市时,本地沙蛤的进价会和东北沙蛤持平,进价会保持在2元左右。
记者随后来到位于世昌大道的水产品批发市场,这里卖沙蛤的摊位有20多家,价格均在7元左右。一位摊主悄悄告诉记者,他们的货源由海鲜批发商供应,个头明显比本地蛤要大,应该不是本地蛤。
蛤少价贵的现象不仅在威海市区存在,在沙蛤的主产地文登和乳山,沙蛤的价格也同样一路走高。
王永岗在南海新区东里岛村经营一家渔家宴酒店,同时也跟村民合伙承包了1000多亩养殖海域,平时自家的沙蛤足够供应。而现在,他必须到泽库镇养殖户家中取货,价格在每斤7元至8元左右,泽库镇的供应量也非常少。
“我们村大概有100多户沙蛤养殖户,但是现在没有一家能打捞的。”文登南海新区东里岛村沙蛤养殖户王寿强告诉记者,他家的沙蛤是2010年8月投放的,按照沙蛤的生长期,本应在去年3至4月份就可以打捞,并一直能持续到7月份沙蛤盛产期。而今,沙蛤生长期明显推迟,“前几天捞了一些,只有大拇指甲这么大。”王寿强无奈地说。他家养沙蛤有7年了,很少遇到这种情况。
探析 “靠天吃饭”因素大,沙蛤养殖遇尴尬
市渔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王军伟表示,今年沙蛤上市数量少,主要原因是水温偏低,而水温是影响贝类生长速度的重要因素。另外,去年八九月份微藻旺发曾造成养殖贝类食物短缺,这也有可能是沙蛤生长缓慢的一个因素。同时,沙蛤养殖自身也面临种种问题。
记者了解到,沙蛤喜欢生长在浅海泥沙中,我市只有乳山、文登部分海域适合沙蛤生长,养殖范围和规模并不大。沙蛤的养殖从某种程度上讲非常“省心”——一次性投苗入海,便不再管理只坐等收获,这是目前我市养殖沙蛤的主要模式。
文登小观镇东里岛村沙蛤养殖户王富仁介绍说,沙蛤全部是开放式养殖,期间不会采取投饵、保温等人为措施,这就大大降低了这个产业的人为可控因素。收获季节,养殖户们便会开着舢板船架网捞蛤。“一般是订户需要多少我们就捞多少。”王富仁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大连地区捕蛤采取了一定的机械化手段,养殖户多采用取蛤机和筛子进行捕捞、分拣,但是对于养殖规模较小的养殖户来说,这样做不利于降低成本。
另外,我市沙蛤养殖多采取多人入股的合作社方式,考虑到投资成本和收获期的利益,养殖户对增养殖密度并没有太多科学掌握,沙蛤肥瘦多是“靠天吃饭”。
“毕竟蛤的价值不是很大,不像海参、鲍鱼之类。”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海洋学院教授张小葵说,基本上全国的蛤类都采取粗放的养殖方式,到目前为止也没能脱离传统模式。她认为就目前来看,蛤类粗放的养殖方式依旧不会有太大改变。“如果建池子围起来养的话也不划算,而且能养殖沙蛤的海域本来就不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