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让鱼彻底“变身”
“对鱼的烧炸煎囟烤,只是鱼加工的物理变化,鱼形态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将鱼制作成钙片、胶原蛋白、鱼油胶囊等,这才是淡水鱼深加工的化学变化。”该基地项目负责人何秋生说,目前市场上的深加工水产品原料多为海鱼,淡水鱼很少涉足。而且一条鲜鱼,不论烧、蒸、煮、炖,最后吃到嘴里的大多还是鱼肚和鱼背上的肉,利用率不到30%,这些都证明了淡水鱼深加工有着很大的市场。
而所谓“化学变化”,并非使用各种添加剂,而是应用高科技对其“变身”,比如生物酶解、高速分离、纳米过滤和低温干燥等技术。
具体而言,纳米技术主要用于将鱼肉加工成鱼糜制品,鱼骨经水解高温高压熟化,并采用纳米技术加工成骨钙粉后,再添加到鱼糜中制成中老年人易于吸收的鱼骨钙食品。采用生物酶解技术,则可将鱼皮和鱼鳞加工成胶原蛋白。
500克鲢鱼的增值之旅
据介绍,江夏区将建的淡水鱼深加工基地,主要加工对象为目前市价最低的鲢鱼,每500克批发价最高约2.7元。但是,经过深加工后,每500克的鱼最少值33.5元,立马增值11倍。
该基地计划年产鱼糜9万吨、鱼糜制品25万吨、胶原蛋白制品7000吨、多肽保健品1.25万吨、补钙产品1万吨、鱼油软胶囊3000吨。5年后,深加工年经营收入将达103亿元。
何秋生算了一笔账:首先是鱼糜,每500克鱼中,鱼肉大概占125克,可以加工成200克的鱼糜,按鱼糜每吨2万元的批发价算,鱼肉部分就变成了4元。
其次是鱼鳞和鱼皮,一般来说,3千克鱼的鱼鳞和鱼皮可以加工成500克胶原蛋白,按胶原蛋白的市场价每吨30万元计算,鱼鳞和鱼皮就可以创造25元的价值。
再次是鱼骨,500克鱼中,鱼骨重量占25%,鱼骨加工成骨钙粉,按市场价每吨2万元计算,鱼骨价值2.5元。
最后是鱼肠,其重量占5%,鱼肠可以加工成鱼油胶囊,每吨可以卖8万元,鱼肠的价值就有2元。“这还没算上鱼涎的价值,也就是鱼身上滑滑的东西,这个最值钱。”何秋生说,未来将着力研发鱼涎提取物,生产胶原骨钙。目前,胶原骨钙市场价每吨可以卖到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