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国内占主流地位的传统农产品供应链条为“农户收购商(农产品经纪人)一级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市场超市或农贸市场消费者”,流通环节过多导致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并带来了鲜活农产品的质量无法保障等问题。
为此,商务部、农业部于2008年启动“农超对接”试点,引导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今年2月,两部门共同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农超对接工作的指导意见,并于10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全国农超对接进万村”行动。在不到三个月时间内,商务部、农业部先后在杭州、西安、沈阳、武汉、石家庄和成都举行了六场活动,组织10家全国性连锁超市、209家地方性连锁超市和3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对接洽谈,达成了一批长期合作意向,协议采购数量36万吨,采购金额20亿元。
据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副站长赵铁桥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56万家合作社与超市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
四川会理县红水晶石榴专业合作社总经理邓兴霖向记者坦言,几年前刚与成都一家连锁超市“对接”时,经常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超市对石榴的外观等方面有一系列的标准,不合格率超过3%,超市就会拒收。经过几年的磨合,农户掌握了比较先进的种植技术,对药残等问题有了更加明确认识,合作社种植的石榴进入了双流机场等高端销售平台。
“美国80%以上的生鲜农产品实现了超市直销,而我国自2008年逐步推广农超对接以来,目前大中城市生鲜农产品自超市直供直销的占15%左右,预计未来一两年有望达到20%,而到“十二五”末我们力争这一比例达到30%。”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吴东来说。
业内认为,尽管多方受益,但“农超对接”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认为,挑战首先来自于我国当前落后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现代化超市严格的采购标准之间存在的矛盾。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表示,制约农超对接发展的瓶颈因素还包括部分超市费用过多、结算周期长,冷链物流设施和全国长距离的运输需求间存在矛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