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苏南有名的“蟹乡”,往年这个时候,农户的螃蟹早已卖得差不多了,然而今年还有近一半的螃蟹“积压”在塘中。卖,赚不到钱;不卖,市场行情没有丝毫反弹迹象。很多蟹农感叹:“这个冬天不好过啊!”
市场行情为何低迷?
“今年螃蟹市场行情和去年不好比。”宜兴市水产站副站长蒋国春说。该市目前共有螃蟹养殖面积13万亩,是全省重要的养蟹基地,今年总产量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首次突破了1万吨,但市场价格却让人“大跌眼镜”。去年,三两母蟹的批发价为每公斤280元,四两公蟹的批发价在每公斤200元左右。然而,今年的价格却跌了一半多。宜兴蟹一般到11月初上市,往年到了螃蟹起塘的时候,外地“收购大军”便纷纷涌入,今年却是很少看到他们的踪影。
为何今年螃蟹价格如此之低?蒋国春说,主要是因为市场上的螃蟹太多了。近年来,由于市场行情好,苏北、安徽等周边地区的养殖面积急剧扩大,很多养鱼户也纷纷“转行”养起了蟹,仅苏北的兴化市养殖面积就已超过了60万亩。此外,今年高温天数特别少,气候十分适宜螃蟹生长,平均亩产量提高了15%。产量大幅上升,加上外销市场不景气等,导致螃蟹价格萎靡不振。
为何有人亏有人赚?
寒风中,蟹农有喜有忧。在宜兴市徐舍镇东岳村,养殖大户金鑫心情就比较轻松,他的200亩螃蟹已基本卖光,去掉饲料、水电、人工等成本,净收入仍然超过40万元。他满意地说,虽然没有去年赚得多,但在今年的市场行情下还算很不错了。和他仅有一塘之隔的蟹农金孟大的情况却不一样,夫妻俩辛苦忙碌了一年,往年效益丰厚的40亩螃蟹今年却几乎没有赚到一分钱。据了解,今年宜兴大约只有不到25%的蟹农能赚钱,有一半人持平,还有25%以上的人亏了本。
同样养蟹,为何有的赚有的亏?金鑫说,能够赚钱,关键是螃蟹质量过硬。多年来,他探索出一条模拟生态养殖之路,通过科学投放蟹苗,在蟹塘中大量种植水草,喂食小鱼、蛳螺等,养出来的螃蟹在宜兴螃蟹大赛中获得过团体一等奖,蟹场还被农业部评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每年螃蟹还没出塘,就有客户早早上门订购。走访中获悉,今年赚钱的大多是养殖经验比较丰富的蟹农,亏本的基本上是刚入行的“新手”。在宜兴新建镇,当地很多农户没有盲目跟风扩大面积,而是采取了“精耕细作”的养殖方式,虽然不少人养殖面积只有10亩左右,但螃蟹产量高、品质好,仍然卖出了好价钱。
如何才能度过“寒冬”?
面对严峻的销售形势,宜兴不少蟹农采取了囤蟹“待价而沽”的策略。蒋国春说,这种方法也有较大风险。一是增加了饲料和管理成本,而且螃蟹品质容易下降;到了明年2月,螃蟹再不起塘就要交配,一交配绝大部分就会死掉。二是从周边市场行情来看,短期内蟹价大幅反弹几乎没有可能。同时,螃蟹大量囤塘到春节前后集中上市,最终只会压低价格。他说,和生猪养殖一样,农业生产周期性都较长,明年螃蟹市场行情预计也不会乐观,蟹农要做好长期“过冬”的准备。
在变幻莫测的市场面前,广大蟹农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宜兴市农林部门一位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是要苦练“内功”,通过精心养殖努力提高螃蟹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是要打响宜兴蟹的大品牌。他说,从很多外来收购商反馈的信息来看,宜兴蟹的品质比阳澄湖、固城湖等地的螃蟹还要略胜一筹。但农户长期以来单打独斗、各自为战,没有在市场上形成叫得响的统一品牌。近年来,宜兴有关部门已连续举办了七届“螃蟹节”,并在积极制定统一的生产标准,大力提升宜兴大闸蟹的质量和知名度。只有多管齐下,宜兴螃蟹才能度过“寒冬”,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