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9日,第八届罗非鱼产业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广西当地相关水产部门、罗非鱼主产区行业协会、企业、科研单位、业界同行等共100余人与会。论坛分主题报告与讨论两个环节,对本年度罗非鱼产业现状及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出口:2011中国罗非鱼出口量额齐增
崔和在报告中提到,经历了5-8月低迷的出口贸易期,9月份开始国内罗非鱼出口贸易开始逐步恢复。随着市场多元化目标地实施,2011年罗非鱼出口呈现“俄罗斯、美国市场出口量大幅下降,而欧盟仍保持增长,主要市场外的其它市场份额增长显著”等特点。其中1-9月出口俄罗斯的罗非鱼销量同比下降20%,为1.2万吨;美国市场下降14%,为9.6万吨;欧盟增长13%,为2.2万吨;而主要市场外的其它市场则增长43%,达到6.6万吨。
虽然2011年我国罗非鱼病害严重,但出口仍创新高,其中前三季度罗非鱼总出口量为22.7万吨,同比增长1.7%;出口额为7.4亿美元,同比增幅13.6%,不排除主要是受国内通胀的影响。
从近几年罗非鱼出口量连年攀升的事实来看,国际市场的需求量在扩大。虽然在出口的过程中出现采购商不下单、短期内订单少的情况,但市场需求仍要回归理性,因此9-10月份罗非鱼出口仍然保持增长势头。保守估计2011年罗非鱼出口量将超过33万吨,出口额超过11亿美元。
竞争:市场面临巴沙鱼冲击
崔和在报告中提到,2011年1-7月美国从越南进口巴沙鱼增长1.92万吨,而同期从我国进口罗非鱼的量下降了0.73万吨。联系2011年前三季度传统罗非鱼出口主要市场美国、墨西哥、俄罗斯,其进口量皆有不同程度地下滑,北京海桥市场推广有限公司董事长樊旭兵认为,传统市场份额特别是美国市场的萎缩,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表明巴沙鱼正在对罗非鱼构成威胁。
据了解,巴沙鱼与中国罗非鱼相比,在很多方面确实具有竞争优势。如产量高,亩产可以达到罗非鱼的10-20倍;出肉率可达40%,高于罗非鱼的33%;2011年上半年平均出口价格为2.59美元/千克,低于罗非鱼的3.33美元/千克。简单的几个数据对比,同样竞争国际低价鱼类市场的罗非鱼毫无优势可言。
值得业界庆幸的是,2011年欧盟市场罗非鱼出口增幅达13%。但樊旭兵并不觉得乐观,“2011年越南巴沙鱼出口价格增长27%,中国罗非鱼价格增长13.6%,越南涨价速度是中国的2倍,因此中国罗非鱼出口欧盟(越南巴沙鱼传统市场)增长,不过是替代部分越南鲶鱼的结果,并不是罗非鱼国际消费市场在实质扩大。”随着国际市场对越南巴沙鱼反倾销关卡的解除,樊旭兵认为巴沙鱼将很快夺回欧盟市场。
广东恒兴集团负责加工板块的副总裁陈尚宏也提出了类似的担忧,他表示近几年罗非鱼在国际市场上量迅速,得益于反倾销对巴沙鱼的限制,现在关卡已经取消,巴沙鱼成为罗非鱼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已提升为国家战略产业的越南巴沙鱼面前,陈尚宏称中国罗非鱼产业如果再不采取有效行动,未来发展堪忧。
认证:WWF的潜在危险
不得不提的是,中国罗非鱼产业又将面临国际非政府组织倡导的新一轮准入认证。与以往ACC等针对单个企业的认证不同,WWF(世界自然基金会)计划对中国池塘罗非鱼养殖实施的评级制度,则是囊括整个罗非鱼产业。只要是评级不合格,不管单个企业做得如何出色,在WWF看来都是不合格产品,不建议消费市场使用。对于欧盟等奉行环保主义的市场,评级不合格将会使消费者对产品形成“误解甚至排斥”心理。
据崔和介绍,WWF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非政府环保组织之一,在国际范围内遍布办事机构,其所推行的ASC认证包含19个指标项,细则繁多。大于9分的评级为深绿,推荐全球消费市场选用;4-8分评级为浅绿,建议使用;(-2)-3分评级为黄色或橙色,不排斥也不推荐;(-10)-(-3)分评级浅红,不推荐使用;低于-11分评级为深红,不推荐使用。很不凑巧,对中国罗非鱼的初步评级结果为-6级(浅红),即不合格。
对于严重依赖出口的罗非鱼产业而言,此次评级如果最终等级仍为不合格,极可能是沉重的打击。因此,业界持谨慎态度。鉴于WWF年初对越南巴沙鱼浅红的评级,后来在越南政府的游说与努力下,形势得以改观为黄色评级。崔和表示这对中国应对此次评级有借鉴意义。
“
总之,应对措施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同时SFP在海南实施的中国罗非鱼养殖改良项目将在12月底完成,届时应该能呈现一份较为权威的第三方申诉材料。
内销:略有成效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罗非鱼加工企业加速了国内市场的开拓步伐。内销与出口的最大不同是是否拥有自主品牌。所以,品牌塑造成为了加工企业的首要工作。目前,国内市场上有部分企业已经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成为了第一批开荒者。
在同期举办的广西水产畜牧名特优产品展销会上,广西百洋水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百洋”)呈列出除传统原料类产品(罗非鱼的分割产品,如鱼片)外,更是隆重推出了以“杰出家宴”为自主品牌的罗非鱼深加工产品,以及利用罗非鱼鳞片等提取制作的美容保健产品。据悉,“杰出家宴”系列产品在北方市场开始尝试性销售。
对于仍以活鱼消费为主的国内市场,要引导消费者向方便、快捷的加工产品消费,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本来做市场推广的前期工作。
百洋董事长孙忠义认为,培养罗非鱼加工产品的国内市场,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单靠企业远远难以实现。“需要政府加大税收政策扶持,如减免企业所得税以及产品增值税;以及加大对科研和市场渠道建设方面的项目资金扶持力度,并制定更灵活、更宽松的融资政策,扶持企业起步和推动内销市场的快速发展。”孙忠义建议。
此外,对开荒型企业不利的现状是,目前内销产品种类众多,但缺乏国家层面的行业标准。陈尚宏认为,没有标准形成约束,一旦内销市场打开,极可能出现“劣币驱良币”现象。因此,加快完善内销产品相关标准也显得尤为迫切。
加工:出口退税补苗种、养殖下游产业
9日上午为时近三小时的讨论会中,出口退税问题再次成为议点。出口退税在促成加工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给一些企业牟取不义之财的机会,如牺牲退税补贴来拉取低价订单。在加工板块已处于产能严重过剩的当前,取消出口退税的呼声开始冒头。
樊旭兵通过微博发表评论称,美国是中国罗非鱼出口最主要的市场,但我国罗非鱼在美国市场份额连年下降,2011年降低到历史最低点42%。罗非鱼出口主战场节节败退,靠纳税人巨资维持的出口退税补贴不应存在,应该转变为国家级罗非鱼营销基金。
崔和认为,尽管出口退税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公平交易,但仍是现阶段保障出口的重要手段,成立营销基金因涉及的企业太多,管理上很难跟上。可见,出口退税到底该怎么用依旧是“公婆之争”。
事实上,在贸易过程中由于国外采购商都知道,中国罗非鱼加工产品有13%的退税补贴,因此在计算企业加工利润时包含退税,以致报价过低,不利于企业以及整个产业发展。对此,陈尚宏提出了自己的构思,他表明既然退税补贴现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何不建议国家财政部将补贴转到苗种、养殖等下游产业。对于规范养殖以及达到一定养殖量的养户或企业,由协会或渔业部门进行奖励,引导养殖板块由以前的散户养殖向规模化发展;同时当前病害泛滥,有必要由国家设立专项资金进行苗种选育,生产出更好的苗种来支持养殖和加工板块,以便在国际竞争中更具优势。
病害:罗非鱼链球菌耐药性增强
据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卢迈新介绍,2011年的链球菌病,表现出了有别于往年的特性。调查发现,2011年罗非鱼链球菌病呈现“与往年比较,症状不明显、发病个体小型化,最小个体2
致病因素多样
早在之前,市场上就链球菌病难遏制的起因对饲料质量等产生过质疑。经调研分析,饲料质量、苗种品质、滥用抗生素、养殖环境恶化等都是诱因。饲料在给罗非鱼带来物质和能量来源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有损健康的成分,如油脂氧化中间和终产物、饲料霉菌毒素、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等,同时也包括饲料营养的不平衡性。这些都可能导致鱼体健康受到影响,严重的是使鱼体肠道、肝胰脏受到损伤,导致生长效果不好、疾病增加等情况,在高温季节更显著。
此外,市场单方面追求高生长速度的某些的品系罗非鱼,鲜有关注其抗病能力;养殖利润低下时不用或少用调水产品,导致水体环境恶化;养殖户对病鱼的不规范处理,滥用抗生素,催生抗药菌;以及天气多变导致罗非鱼应激强烈(罗非鱼本身为强应激鱼种)等,都为链球菌的大规模暴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耐药菌株增多,多种防控建议
2011年对广东、广西、海南三地10个不同的罗非鱼养殖场采样分离出罗非鱼病原菌60多株,包括无乳链球菌50多株,嗜水气单胞菌5株。结合生理生化分析与分子鉴定,确认2011年广西、海南分离到的罗非鱼病原菌为无乳链球菌;广东茂南、湛江吴川、大湾留塘也均为无乳链球菌;大湾部分池塘、阳江及台山等地部分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其中海南谭牛、振宇、白石岭部分无乳链球菌菌株呈β溶血;茂名、柳州、海南振宇部分无乳链球菌呈α溶血;嗜水气单胞菌均呈β溶血。
其中无乳链球菌菌株大多表现为多重耐药菌株,主要耐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壮观霉素和链霉素)、喹诺酮类(恩诺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依诺沙星和萘啶酸)、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糖苷类(万古霉素)和四环类(土霉素)等,对氨基糖苷类耐药最为严重;广西柳州菌株还表现为对阿莫西林耐药。
理论上而言,罗非鱼链球菌病可从生态(轮养)、药物、免疫防治(疫苗)三个层面开展。此外,通过调整饲料配方,可减轻链球菌病的危害程度。如罗非鱼饲料油脂水平不要超过6%;高温季节要适当增加饲料中维生素的使用量,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20%-30%的使用量,其中维生素C可以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