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调水产品市场:进口精品少而贵 国产货多而杂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11-17  

 细粉剂技术含量最高
  现在市场上的微生态制剂产品按照不同载体可分为液态和固态,其中固态可分为颗粒态和细粉态。市场上,液态和颗粒微生物制剂较为常见,像大塑料瓶罐装的液态菌类,重量从1公斤20公斤甚至更重不等。颗粒态微生态制剂一般为袋装,重量多为1公斤/包。
  微生态制剂产品质量优劣取决于菌种的好坏、菌的活力等因素。不过液态和颗粒态这两类产品从生产工艺来说,较为简单,基本都属于有机发酵而成,即用黄豆粉、鸡粪、麦麸等有机物做培养基,加入菌种发酵。这两类产品的菌都是活菌,新陈代谢处于常态,需依靠载体的营养存活,保质期一般为半年,市场售价并不高,以一公斤重量为计,液态瓶装约为5/瓶,而颗粒态为10/包。
  与以上两类相比,细粉态微生物制剂无论是工艺还是价格上,都可谓微生态制剂厂品中的“贵”族。细粉剂的载体不像颗粒态般体积较大。有业内人士表示,颗粒态微生物制剂的载体颗粒很大,基本不能过20筛目,而细粉态微生物制剂能通过80筛目。“前者就像小石粒,后者就像细面粉。”
  细粉态微生态制剂产品,菌多为休眠体,处于休眠状态,几无新陈代谢,不需依靠载体营养即能存活。细粉态微生物制剂单位浓度高,包装瓶包装袋都很小,一般为数毫升/瓶或100200/包。在调水使用时,由于细粉态的微生物制剂是休眠体,菌的活力不像其它类菌因新成代谢而出现衰退,保存较好,复活后分解有机物等功效的效率高,因此细粉剂使用量很少。比如说,一口10亩的虾塘,使用1公斤袋装粗粉态微生物制剂可能需10包,而细粉态的则只需一两包。
  细粉态微生物制剂在市场上售价很高,一瓶或一包一般要上百元。但对比之下,细粉态使用成本略低,而且见效快。这颇受养殖户喜欢。不过,有不良厂家看到养殖户的偏好,投其所好,不具备相关技术和生产条件,但也推出该类产品。有业内人士就表示,细粉类微生物制剂产品生产工艺复杂,由于菌为休眠体,因此对菌的复活能力要求很高,而要在发酵过程中将菌控制至休眠体状态很难,一般厂家根本无法做到。他说,冬棚虾因为是封闭式养殖,换水不方便,因不良产品导致错过最佳调水时间,对养虾十分不利。他建议,养殖户在购买时应注意挑选厂家,防止一些无条件的小厂浑水摸鱼,用漂亮包装和宣传出售伪劣产品。“如果不是大厂家产品,还不如购买液态菌或大包装。”
  少用耗氧微生态制剂
  冬棚虾养殖过程中,由于天气较冷,虫害等病害相对较少。由于有大棚遮顶,天气变化对池塘水质影响也不大,水质相对其他时间段而言,比较稳定。“冬棚虾养殖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溶氧。”珠海恒兴技术服务员王伟认为,养殖户在使用微生态制剂调水时,尽量不要多投放耗氧多的品种。
  据了解,芽孢杆菌、乳酸菌等产品要繁殖生效,需消耗大量氧气。池塘水中的溶氧主要来源于水中藻类的光合作用。阳光越强,藻类光合作用越大,产氧越多,水中的溶氧量也越高。由于冬棚虾塘被塑料薄膜覆盖,透入池塘的光线弱,相同外界条件下,冬棚虾塘的溶氧比白水塘低。投放了芽孢杆菌等耗氧菌,池塘容易出现缺氧,容易引发对虾游塘死亡。
  尽管可以通过投放增氧剂的方式提高池塘溶氧,不过,这只能起短暂作用,因为水中绝大多数溶氧还需靠藻类光合作用产生。此外,由于增氧剂见效较快,投放量大,次数多,需耗费大量人工,养殖成本也高,并非佳策。
  王伟建议养殖户多投放光合细菌。他说,光合细菌在众多微生态制剂中耗氧量最少,它主要是利用光能产生能量,满足自身生命体活动,对水中的溶氧消耗不大,也能起到防治病害等作用。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光合细菌的作用不能替代其他有益菌,养殖户可以少投但不可以不投,而且投放后注意投放增氧剂。
  同质化严重精品少
  由于是对虾养殖的必需品,而微生态制剂的生产技术水平不高、门槛低,但成本低、利润高,大量企业被吸引。如今国内生产微生态制剂的企业,多如过江之鲫。仅湛江市就有上百家大大小小企业。而市场上的微生态制剂产品更是五花八门,一个厂家的微生态制剂产品至少有数十种,市场上微生态制剂各种各样的产品至少上万种。
  不过,国内市场上微生态制剂产品如此之多,但从中找出质量较好、认可度高的产品,实际上没几个。严重同质化的现象在微生态制剂产品推出不久之后就已出现。由于绝大多数微生态制剂产品结构简单,极易被模仿,即使曾经有好的产品出现,也会被淹没在不断涌现“山寨”产品海洋中。
  真正的好产品,养殖户还是比较认可。例如上海拜耳科(Bio-Coo)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菌产品,市场上售价100多元,有时还脱销。国内产品中,目前绿百多的微生态制剂较为出名,上述产品销售范围较广,但在市场占有率上也没有绝对优势。
  广东某企业的“利生素”是最早一批在市场上推广的微生态制剂产品,它曾经是优质微生态制剂的代表,数年前几乎可以在各个药店看见它的身影。尽管宝刀未老,但在各种各样同名或同类型产品铺天盖地的市场抢争中,赊销、低价以及同类产品层出不穷的销售方式将宝刀锋芒磨钝。
  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内生产企业多是中小型企业,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基本相同,生产产品质量也相差无几,甚至不少企业的产品都由同一家企业代加工,源自同一个发酵罐,只是贴了不同企业标志和起了不同的商品名而已。
  “关键是微生态制剂产品要在同行中做出明显的高品质,比较困难,生产有点质量差别的产品不算难,但企业不愿意。”该人士表示,要生产出高质量微生态制剂,从菌种到发酵生产设备、工艺技术,无不需要较大资金投入,而国内多数微生态制剂企业资金实力并不雄厚,无法负荷。加工投入做出质量略好的产品,在赊销成风的销售模式下,在对手用低价高利抢客户的竞争中,生存空间也不大。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