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州坐车前往珠海时,在广珠高速中山往珠海方向沿路两边望去看到,已经有不少虾塘搭起了棚架。新一轮的冬棚虾养殖正在蓄势待发。而再过不久,这些支架上将被盖上一层白色薄膜,那时再从高速公路上望去,一个个冬棚就像一只只白色的大蝴蝶匍匐在地面上,为来年展翅而积蓄能量,甚是壮观。
每年的国庆节刚过,珠三角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户就开始在谋划着要为虾塘里的虾搭屋建瓴,好让他们安全过冬,期盼来年有个好收成。
冬棚造价上涨 各地搭法不同
近年来,冬棚虾养殖已经从发源地珠三角慢慢地向粤西、粤东两翼扩散。据了解,粤西地区,目前盖冬棚养虾的池塘也多是高位池,主要分布在吴川、东海岛、遂溪一带。不过,这几年虽然不断有养殖户搭棚养虾,但总量并不大,粤西高位池约计10多万亩,搭建冬棚的仅有上千亩。这主要的原因是粤西地区搭建冬棚投入相对珠三角地区要高得多,而且容易破损,优势并不明显。而粤东则主要集中在惠东、汕尾一带,冬棚虾养殖也是仅有2000亩左右的面积。
因担心今年寒潮会提前到来,不少南美白对虾养殖户早早就做好准备,据记者了解,9月初就已经有搭棚队到湛江开始工作了。随着材料价格、人工费用等的上涨,今年搭建冬棚的价格也上升了不少,珠三角地区从去年的3300元/亩上升到了3500-3800元/亩,而粤西地区的总造价更是达到了5000元/亩,其中,人工费用普遍上涨了20%左右,冬棚膜价格也上涨了10%。
粤西地区冬棚的造价之所以比珠三角高,主要是因为两地虾塘的底质不同,搭建方法也有所不同。在珠三角,冬棚搭建一般先在池塘中间搭建一个木质支架,穿过中间支架,在棚的长边每隔
然而,与泥土底质的土塘不同,高位池多为沙底,并在塘底铺有地膜,如果在塘底支上支架,就难以避免地会穿破地膜,从而导致漏水,因此,高位池搭棚不能再沿用土塘的那一套方法。记者走访时见到,有一些高位池搭棚是以几个塘为一组来搭的,木支架不用再支于塘底,而是支在塘与塘之间的塘基上,棚膜向两边的塘延伸。这样一来,冬棚所覆盖的面积除了几口塘的水面之外,还加上了塘与塘之间的塘基,总体算来冬棚的面积更大,造价自然也就高了。
此外,由于粤西的高位池多分布于沿海一带,风较大,在冬棚膜的选择上,也要选韧性较好的,更结实、防风性能更好。选择好的材料,当然也就增加了搭棚的成本。
搭棚队人手不足 人工飞涨
冬棚是否牢固防风,关系到冬棚虾养殖的成败。“一般好的冬棚,都要求能做到抗6级以上的风。”中山搭棚队工头陈林介绍说。而搭棚队,作为冬棚虾养殖过程中的接缝人群之一,就像是一台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没有了它,整个机器就无法正常运转。
据了解,广东省乃至全国,第一支搭建冬棚的队伍应该是诞生于珠海白蕉。起初的冬棚,就是几个养殖户凑在一起,凭着自己对建筑工程那一点粗浅的认识,用木条为支架搭砌起来的。渐渐地,周边的养殖户觉得此法可行,于是纷纷效仿,也请他们来搭棚。再后来,中山的学起来了,江门的学起来了,冬棚虾养殖在珠三角遍地开花,专业搭棚队也就应运而生了。
而近年来,不仅是珠三角,粤东、粤西甚至江浙地区,都掀起了冬棚虾养殖的热潮,每当国庆过后,就陆陆续续有虾塘搭起了棚架。热潮也将搭棚队的生意带得风生水起。
“特别是今年,天气比较反常,养殖户们为避免受到冷空气的突然袭击,都提早搭棚。”搭棚队普遍反映,养殖户的提早行动,让搭棚队忙不应暇。“我有三支队伍,十几个人,珠三角为据点,粤西、粤东到处跑。”陈林告诉农财宝典记者,就算是这样,还是觉得人手不够,“现在能找到搭棚的熟手,600元人工我也请”,熟手专业工难找,是让陈林头痛的问题。
随着冬棚养殖的逐年增加,搭棚队这颗专业“螺丝钉”就显得更加的炙手可热。“去年人工费是300元/亩,今年一下子涨到了430元/亩。”记者在珠三角走访了解到,搭棚人工费用飞涨是今年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冬棚造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早期预订是430元/亩,晚一点订的都升到了480元/亩。”
但是,“有些搭棚队为了拿多点项目,先答应一个塘主,然后做了一半就去其他塘搭棚,搭完其他棚再回来搭原来的那个棚。”有养殖户不无抱怨地告诉记者,不过,抱怨归抱怨,对于这样的搭棚队,他们也无计可施,只能乖乖排队“恭候”。
当然,这样干活“半桶水”的搭棚队毕竟是少数。珠海斗门大林养殖大户刘洋认为,好的搭棚队会注重细节,往往还帮养殖户省了钱。刘洋举例说,好的搭棚队在拆棚时会给拆下来的钢丝上油,以便更好地保存,“保养得好的话,钢丝可用4-5年,木条可用3-4年,算下来,养殖户还是省了不少一笔费用的。”当然,刘洋也透露,给搭棚队一些甜头,他们会做得更好,比如说将拆下来的废弃棚膜送给搭棚队去卖钱。在刘看来,该赚的钱还是得给人赚,“他在搭冬棚时帮你加多一根木条,可能整个冬棚就会更坚固、更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