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畜牧业动态 » 正文

从"猪周期"到"菜周期"的深思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11-14  

大白菜收购价跌至每斤1毛,生姜、大蒜价格纷纷跌破成本线……近期菜价的暴跌,让菜农叫苦不迭。菜价的纷纷下跌,无疑对于物价调控产生积极的作用,并有利于CPI的进一步下跌。然而菜贱伤农无疑也是目前市场上的一大痼疾,当许多农民不再种植蔬菜的时候,菜价无疑将再一次大涨,结果不仅是菜贵伤民,并使得对于物价的调控难上加难。

  类似的周期性变化不仅发生在蔬菜市场上,也发生在猪肉价格上。当猪肉价格大涨的时候,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量剧增,肉价下跌,养殖户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量减少,肉价再次上涨,这样的猪周期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已经大大超过了人们对于猪肉的需求,而加上菜周期,政府的调控手段无疑将进一步捉襟见肘。

  无论是猪周期,还是菜周期,政府缺乏供求信息,导致生产流通全靠自觉,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游资的因素现在已经越来越产生明显的作用。因为对于农民和消费者来说,都没有从猪周期,或者菜周期中获得好处,而那些游资则是在呼风唤雨中赚得盆满钵满。

  要避免猪周期菜周期,仅仅靠市场调节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从当年的农业生产现状来看,还远远没有达到大规模集约化的程度,农民的盲目更需要政府进行指导。同时,农产品周期也提醒食品加工业的重要性,如果能够进一步提高食品加工的水平,在价格暴跌的时候,将相关产品进行深加工,并在农产品发生短缺时,释放到市场,无疑也将能让周期对于经济的影响进一步降低。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