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数据显示,与
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CPI逐渐成为继GDP之后,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与GDP相比,CPT似乎跟普通老百姓关系更为紧密,联系更为密切,人们的关注度也更高。CPT一上升,物价一夜之间似乎就更高了;CPI一下降,我们的钱似乎就更值钱了。
然后,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经济指标,居然奇迹般的与“猪”联系在了一起。决定普通老百姓生活质量的CPI,就这样由“猪”主宰了!
猪,居然可以成为决定城里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恐怕不仅“猪”们没有想到,就连养猪的农民也万万没有想到吧。不就是再普通不过了的一只猪吗?吃了睡,睡了长,长了杀!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农民不觉得有什么,猪也不觉得有什么。偏偏“经济学家”们觉得有什么,而且有这么重要的风向标意义——城里人生活质量的好坏就全靠它了!
想想确定有点不可思议。猪,生活在人们的生活中,恐怕不只千年了吧。从来没有这么重要过!在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猪”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发掘。一群可爱的“经济学家”一眼盯着猪肉价格的浮动,就基本可以判断重要经济指标——CPI的长跌了,并据此,就敢给出具有经济投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不禁让人觉得,经济学原来如此简单——不过是一头“猪”而已。
关注CPI也有一段时间了。人们不谈普通商品价格波动情况,就只管两眼盯着猪肉看,要是猪肉价格涨,CPI就一定马上涨;如果猪肉价格跌,顺其自然,CPI就一定跌。多少投资、决策就这样被左右了。仔细想来,由“猪”决定的CPI就真的那么重要吗,就真的那么值得重视吗?
或许,CPI真的应该受到重视,特别是从事经济工作的人更应高度重视。但任由“猪”来决定,会不会有点儿戏,或者自欺欺人呢?令人敬畏的CPI可不可以再科学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