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盐碱地不能养鱼致富?我在巨合滩养鱼这5年,30多亩鱼塘每年产两万多斤鱼,平均每斤鱼卖15块钱,除去成本,一年能挣十几万,比前几年种地强多了!”几天前,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杨子华尧村渔民陈树生对记者说。记者看到陈树生随手抄起渔网往鱼塘里一撒,一条大鱼随即被捞出水面。寸草不生的盐碱地是如何变身为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的呢?十二连城乡巨合滩村“以渔改碱,渔农结合”的宝贵经验给出了最完美的答案。
盐碱地养鱼并非易事,然而,在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的巨合滩村记者却看到,规模化水产养殖基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村干部介绍说,从最初尝试盐碱地养鱼到现在,养殖规模由小到大,养殖方式由粗放到精养、半精养,池塘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养鱼户迅速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典范。特别是2007年巨合滩渔业合作社成立后,为养殖户提供了饲料、渔药、渔机具、技术指导、咨询、销售等一系列服务,切实提高了渔民的养殖能力,真正体现了“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鱼塘周围还饲养着许多鸡鸭,渔民把鱼的内脏拿来喂鸡鸭,再将鸡鸭粪便喂鱼,鸡鸭鱼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循环。
近年来,准格尔旗各级政府将渔业纳入农业的主导产业,并把水产业发展纳入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格局中,不断加强对渔民的组织化管理,并从政策、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予以扶持,让渔民实现增产、增效,为地方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为了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进一步提高水产养殖企业的技术水平,该旗还通过开展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举办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等形式,积极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创建。
盐碱地的大量存在,一直被视为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然而,准格尔旗却在现代农业的视角下,通过走渔农结合、综合治理盐碱地的路子,使无法耕作的低洼盐碱地得到有效利用,更重要的是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