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我国罗非鱼产业化发展和思考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1-11-04

罗非鱼是世界性主要养殖鱼类之一,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全世界推广养殖的优良品种,养殖范围已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罗非鱼具有生长快、食性杂、抗病力强、无肌间刺等优点,适合池塘精养、山塘水库养殖、网箱养殖、流水高密度养殖、工厂化养殖等多种模式。

虽然我国早在1956年就从越南引进了莫桑比克罗非鱼,但真正大规模养殖罗非鱼是从1978年引入尼罗罗非鱼后。1983年引进奥利亚罗非鱼后,由于奥利亚罗非鱼雄鱼与尼罗罗非鱼雌鱼杂交可获得雄性率高、生长又快于双亲的奥尼鱼,则开创了具有我国特色的雄性化罗非鱼养殖,推动了我国罗非鱼产业快速发展。

最近几年来,随着吉富罗非鱼的推广,又进一步促进了养殖业发展。我国罗非鱼产量已从1998年的53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133.189万吨,产量和出口量稳居世界第一,罗非鱼养殖已成为出口创汇和渔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本文就我国罗非鱼产业化现状和发展作一论述,并对现代工业化养殖思路和理念在罗非鱼产业中的应用前景谈一些看法。 

一、优良品种培育

我国罗非鱼产区的自然条件与养殖条件不一,单一品种、单一性能难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养殖者的实际需求,因此要根据市场需要选择不同的育种方法培育出适合不同产区、不同养殖模式的罗非鱼优良品种。

1、选择育种

是最传统和有效的育种手段之一,包括群体选育和家系选育。1994年我国从菲律宾引进经过3代选育的吉富品系罗非鱼,在此基础上,从1996年起,通过选择体形标准、健康的吉富品系罗非鱼建立选育基础群体,采取群体选育方法,经过连续9代选育而成的“新吉富”,适合于水质清新、溶解氧丰富的池塘养殖。

2、杂交育种

包括种内杂交和种间杂交,由于杂交育种手段简单易行,杂交一代表现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生产中已被广泛采用。吉富罗非鱼是利用4个亚洲品系尼罗罗非角与4个非洲原种品系尼罗罗非角,采用家系选育进行种内杂交选育而成。高雄性奥尼罗非鱼(包括吉奥)以及新品种“吉丽”罗非鱼则由种间杂交培育而成,奥尼罗非鱼适合一般水体,尤其适合于粤西地区水质较肥水域养殖。“吉丽”适宜在沿海地区15-25‰盐度的池塘养殖。

3、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育种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细胞工程技术已应用于罗非鱼育种中。用雌核发育技术建立了尼罗罗非鱼纯合克隆系,并获得全雌二代克隆鱼,但成活率只有4%。通过冷休克或热休克、静水压与冷休克相结合的方法可诱导罗非鱼产生多倍体。基因工程技术也已用之于罗非鱼育种的研究中,有学者分别将人生长激素基因和鲑鱼生长激素基因转入罗非鱼获得转基因罗非鱼,其生长速度有显著提高,个体平均重量是对照组的3倍。但国内外尚无转基因罗非鱼商业性生产的报道。

4、标记辅助育种

随着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的快速发展,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在罗非鱼种质鉴定、良种选育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同时结合数量遗传统计、个体物理标记等方法的家系选育技术路线也在吉富罗非鱼等的选育中得到应用。利用这些遗传标记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以及杂种优势预测,可提高传统育种工作的预见性和加速育种的进程。

实践证明,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等传统育种方法仍然是罗非鱼育种的主要手段,而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育种离生产尚有一定距离。根据当前的实际,罗非鱼育种应当是传统方法、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标记辅助育种相结合,集形态学测定、分子标记分析、数量遗传统计、个体物理标识等的综合技术育种。在育种目标方面,应针对不同养殖地域和条件,培育多个品种,而不能重复以往试图通过单一品种覆盖全产业老路。

二、苗种和大规格鱼种繁培育

通过农业部罗非鱼遗传育种中心、国家级罗非鱼良种场、农业龙头企业苗种场及各地省级良种场和其他中小苗种场的共同努力,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罗非鱼良种推广和生产体系。

1、良种覆盖率逐步提高,低劣质鱼苗仍然存在

目前虽已建立相对完整的良种苗种生产体系,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良(苗)种场已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引种和价格等因素市场上仍存在低劣质苗种。由于罗非鱼品种众多,种质间容易混杂,虽然大多数育种单位在引种渠道、选种与保种等环节中都能慎重对待,严把质量关。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与指导,一些育种单位种质混杂,引种中间环节多,种质池塘消毒不彻底,进水过滤设备不齐全,导致品质良莠不齐,低劣质鱼苗同时存在。

2、实现罗非鱼工厂化育苗

罗非鱼的传统苗种繁育方法主要是通过雌、雄亲鱼在池塘里自然繁殖,鱼苗孵出后再用抄网在池塘内进行人工捕捞。通常难以捞干净,并存在在大苗吃小苗现象,严重影响产苗的效率和质量;此外,受天气影响较大,生产季节短,生产效率低,苗种规格不齐,难以达到大规模早出苗的要求。

而通过利用热电厂的余热水资源或者采用塑料温棚控温和锅炉加热的方法进行工厂化育苗,每年至少可以提前1个月培育出鱼苗。罗非鱼工厂化育苗一般包括过滤加温装置,孵化装置和收集装置,通过网箱内亲鱼交配,人工取卵和人工流水孵化等步骤实现工厂化育苗,不受气候,水质等条件限制,可按需上市。工厂化育苗在人工控制温度、环境条件下,采用统一化的管理模式培育苗种,培育出的罗非鱼苗种大小均匀、成活率高、雄性率高,在广东、广西主产区的大型苗种场已普遍运用。罗非鱼苗种繁育应该是整个产业链中能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环节。

3、大规格鱼种培育和越冬

受传统养殖观念和大规格鱼种供应不足的制约,年初投苗、年底捕捞模式仍占主导地位,成鱼销售季节过度集中。放养大规格罗非鱼种可部分解决均衡上市的问题,但其越冬一直是个难题。近年来池塘围栏和越冬大棚等技术开始应用于罗非鱼亲鱼和大规格鱼种越冬。通过在池塘一角设置围栏,抽取地下温水入围栏内保温、围栏上方盖越冬大棚、在围栏门口设置水和鱼可以自由进出的门口,通过围栏口附近的饲料台投饵引诱罗非鱼入围栏内越冬,以较少的能源消耗和轻微的劳动使水温保持在罗非鱼的生存范围内,帮助罗非鱼顺利越冬。该项技术在2008年寒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减少了渔民的损失。

随着苗种生产技术含量逐步提高,苗种生产工厂化、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大型苗种场将加大设备改造力度,进一步采用工厂化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的小种苗场将淘汰。由于大规格罗非鱼种绝对生长速度要远大于小规格鱼苗,可进行一年二造甚至三造的养殖,大大缩短养殖周期,池塘保持较高的利用率。养成的商品鱼规格大,上市早,价格高。因此养殖户将更青睐投放大规格鱼种,更有一部分人将专门从事鱼苗标粗,大规格鱼种培育工作,分工更加细化。

三、商品鱼养殖技术的发展

通过数十年的发展,养殖方式已由原来的主要以粗、套养为主,逐步转向目前以池塘单、精养为主,网箱养殖、流水养殖、多品种混养等多种方式并存。通过池塘加深加大等改造,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通过多品种混养,最大程度地利用水体资源;通过大规格鱼种的规模化培育,结合池塘分级养殖,一年两造,两年三造等养殖模式,可部分解决罗非鱼均衡上市的难题。池塘循环水养殖和流水养殖等工厂化养殖模式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1、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水体资源,提高养殖效益

通过池塘加大加深及标准化改造,改善养殖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单位面积产量可提高30%以上,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解决了渔农争地的矛盾。合理的多品种混养,如罗非鱼与草鱼混养,罗非鱼与黄沙鳖混养,罗非鱼和凡纳滨对虾混养,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充实池塘空缺生态位,充分发挥生态位效能,有利于水质调节,鱼类生长快速、病害少,并且能减少对养殖水体的污染。

2、“均衡上市”的养殖模式

传统罗非鱼养殖模式造成鲜活鱼上市时间短期高度集中,但现代加工业要求均衡地提供充足鱼源,市场更须随时有各种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这就造成现有养殖周期同加工、销售周期脱节。为此,必须从出口产品的加工要求,从市场的需求特点来考虑调整养殖模式。

1)池塘分级养殖。从大规格鱼种培育到养成采用分级养殖的模式,随着鱼体的生长进行不定期的分疏养殖,最大限度地发挥水体的生产潜力,并提高了养成的规格和效益,养殖亩利润达2500元以上。

2)一年二造和二年三造养殖。通过分批放养大规格鱼种、降低养殖密度、水质调节,分批上市等方法 ,从环境、物理条件改变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养殖成活率和商品鱼的上市规格,实现均衡上市,避免年底扎堆上市,能有效提高池塘产量和经济效益。

3、池塘-人工湿地循环水养殖

由养殖池塘和人工湿地净化区组成。养殖池塘在养殖罗非鱼的同时浮床栽培空心菜,空心菜浮床栽培面积占池塘面积的5%。利用浮床栽培空心菜,完善养殖生态系统功能,达到物质流、能量流畅通,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池塘养殖模式。同时,它结合了养殖和种植两种生产方式,实现一池多用、一水多用和养殖废物的资源化,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净化了养殖水体。使用耕水机促进表层水与底层水的充分交换,能耗小。

人工湿地选用伊乐藻、香蒲和作为湿地的主要净化植物,种植面积分别占湿地面积的40%30%,并搭种少量苦草、轮叶黑藻、菱、莕菜等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搭种水草占湿地面积的30%。同时放养适量螺蛳。养殖区养殖废水排放到人工湿地进行净化,净化后的出水通过渠道排入养殖区。实践表明养殖废水主要污染指标去除率高,运行管理也比较方便,能耗低、维护费用少。

4、温流水养殖

我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罗非鱼温流水养殖,利用工厂冷却水或温泉水等热水源,经过增氧或降温处理后进行罗非鱼养殖。池内要求水体保持一定流速、换水率和良好的自动排污性能,池进水口和出水口设防逃网栅,用过的水不回收重复使用。其生产不受季节限制,既可采用群体同步繁殖技术,全年繁殖苗种,进行温流水鱼苗鱼种培育,又可做到全年罗非鱼成鱼养殖。目前广西区柳州、宜州、合山、来宾均进行了温流水养殖开发,效果很好,发展潜力很大。

5、普通流水高密度养殖

利用我国南方地区多灌溉型中、小型水库和水力发电站的特点,依地形建成鱼塘,利用落差直接从沟渠引水入塘。通过合理设置进水口,排水口,增氧机,自动投饵机,大网箱,小网箱,自动筛鱼装置,吊鱼台和电动吊鱼机等,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操作流程。起捕上市采用大网箱诱捕,大网箱转小网箱过夜锻炼,通过小网箱上的自动筛鱼装置自动捕大留小,电动吊鱼机吊鱼上岸。通过工厂化养殖和管理,提高了鱼体在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养成鱼活力强,肉质紧,鲜嫩,养殖用水仍可用于灌溉农田,并且鱼的粪便可以作肥料用。水体利用率高,周期短、养殖产量能比常规养殖增产2-10倍。

总体来说,除个别地区少数采用循环水、流水高密度养殖,大部分地区的养殖户仍采用池塘单养的方式,我国罗非鱼工业化养殖尚处于粗放型的初级阶段。温流水养殖和普通流水养殖比较依赖天然的水资源,设施设备比较简陋,只有一般的自动投饵机、增氧机、开放式流水管伐、一套捕捞上市的设备和方案,前无严密的水处理设施,后无废水处理设备而直接排放。这种养殖方式虽然产量较高(可达亩产5-6万斤),但耗能大、资源消耗高,与发达国家技术密集型的封闭式循环流水养鱼相比,在设备、工艺和环境效益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因此,要通过基础设施改造,优化配置现有设施,开发与养殖模式相配套的新型设施。根据各产区特点和资源状况,选择适宜该地区特点的养殖模式,研发与水域功能和地区资源相适应的养殖水环境调控技术,形成各地区的标准化养殖模式,逐步走上工业化养殖之路。

四、罗非鱼加工

国内罗非鱼大多以鲜活或冰鲜销售,出口产品以冻全鱼和冻鱼片为主,虽然开发了液熏罗非鱼片、罗非鱼罐头、腊罗非鱼制品、冰鲜罗非鱼等系列产品,但深加工和副产物开发利用总体还较少,近几年低碳节能的加工技术,高值化利用新技术,加工副产物回收利用技术已逐渐应用于罗非鱼加工业。

1、低耗罗非鱼加工技术

采用活体发色新技术对罗非鱼进行发色,并通过对品质改良剂新技术的研究,产品加工过程中杀菌次数由两次减为一次,CO耗费及排放量降到原来1/25。采用臭氧、过氧化氢等冷杀菌技术替代传统的氯杀菌工艺,避免传统工艺中的氯残留问题。采用冰温气调保鲜技术可使罗非鱼的保鲜期限延长到21天左右。通过活体发色技术、冷杀菌技术、液熏技术、冰温气调保鲜、罐头节能加工等一系列工艺改进,不仅提高了罗非鱼片产品的品质,而且创造了低耗节能的罗非鱼加工技术。

2、罗非鱼加工副产物的“零废弃”高值化利用

罗非鱼在加工的过程产生的下脚料(包括头、尾、骨、皮、鳞、内脏及其残留鱼肉),其重量约占原料鱼的40-65%,且大多未进行有效利用,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会浪费资源。通过以现代生物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等为主的高值化加工处理技术,对罗非鱼下脚料进行高效综合利用,包括从鱼皮、鱼鳞中提取胶原蛋白和制备胶原多肽,从内脏中提取精炼鱼油以及鱼肝膏,以鱼骨钙为原料开发新型活性钙制品,水发鱼皮加工和鱼鳞休闲食品开发等,提高罗非鱼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开拓了罗非鱼加工“零废弃”的途经。

近年来随着加工规模的扩大,产能超过实际需求,大规格商品鱼比例低,产品收购价格与品质脱节,因此要明确质量分级方法,推进罗非鱼分级制。未来罗非鱼加工业发展方向应以优化产品结构,使罗非鱼产品多元化、系列化,提高副产物的综合应用,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减少加工企业的污染排放为主要发展方向,促进罗非鱼加工业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五、产业链的构建

千家万户的分散型养殖模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是当前我国水产业普遍存在的状况。如何处理好小农户应对大市场问题是罗非鱼工业化养殖尚需解决的问题。工业化养殖不仅需要从技术层面解决产前、产中、产后各阶段的运行问题,同时也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整体的衔接问题。

由于分散经营时间和方式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必须通过创新组织化形式来完善产业化风险共担机制。通过渔业合作社、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养殖大户等组织形式带动将小养殖户与大市场有效链接,并且促使产业链各环节价值进行重新分配。如渔业合作社可以为小养殖户提供信息和技术渠道,实现罗非鱼产业产前种苗、饲料提供服务,产中工业化、标准化生产技术支持,产后国内外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格局构建。

组织渔民“抱团”进行生产销售,有利于增强其安全感和抗风险能力,也可以通过规模化生产、水产品质量的控制以及产品的品牌效应等措施来提高其谈判能力和地位,使渔民获得更大的产品价值链份额。通过产业链构建,将着重强调从水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到消费的价值创造、价值协调以及价值分配等过程中保持平衡,从而达到渔业增产增效,渔民增收的良性经济循环。

六、结语

工业化养殖作为水产业未来发展方向,还要很长的路要走。罗非鱼产业虽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而分散的生产方式仍将在可预见的较长时期内存在,但这不表示工厂化生产不能在产业的某些环节提前实现,如苗种生产,另外北方地区由于产品价格因素,也可以相对于南方主产区早日实现工厂化养殖。

现阶段更可行的是,应该将工业化的理念和思路引入罗非鱼产业,比如通过优化养殖模式、理顺流通渠道,实现商品鱼的均衡上市,即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来安排养殖生产,以化解年初投苗、年底收获的传统模式所带来的巨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