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正值南美白对虾收获,大黄堡乡赵庄村的鱼塘边,一大桶刚起捕的南美白对虾放在一辆电动三轮车上,走近再看,一尾尾对虾已浸在冰水中。随手拿起一尾,在阳光下虾体通透鲜亮,体长个肥,甚是可爱。大黄堡乡是有名的“鱼苇之乡”,乡域内的不少村从事水产养殖,其中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要数该乡的赵庄村。
赵庄村是大黄堡乡最小的村,全村75户,246口人。目前,该村有鱼池3000亩,主要养殖鲤鱼、鲫鱼、白鲢、花鲢和南美白对虾等。赵庄村群众世世代代以养苇打鱼为生,是典型的“鱼苇”之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赵庄村虽然鱼池面积不少,芦苇也很多,但是群众生活却不富裕。村民主要靠铁杆庄稼——芦苇来维持生活,每年的人均收入也就几百元,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后来随着苇田老化、苇质下降,加之自然灾害,群众收入锐减,不少人生活陷入窘境,赵庄村也一度成为大黄堡乡最穷的村子。上世纪90年代,为改变现状,走出一条新的致富之路,赵庄村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对全村进行低洼改造,把苇荒地改造成渔池和台面,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经过两年的开发,全村的苇荒地全部改造成高标准的渔池和台面,经济效益比芦苇收入一下子高上了十几倍,群众的积极性高涨。上世纪90年代末期,赵庄村传统的淡水养殖受到挑战,“老三样”价格下跌,群众收入徘徊不前,有的甚至赔钱。面对此种情况,如何扭转现状、适应市场、改良养殖品种已成为当务之急。在赵庄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村支部成员查资料、找信息,搞市场调研,反复到区、乡有关部门进行咨询。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春季,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赵庄村率先对南美白对虾的淡水无公害养殖进行了试养,经过几年的发展,赵庄村的水产养殖技术迅速提高,在立体养殖领域的试养也取得了很大成功,并开始进行全村大面积推广。2005年,在大黄堡乡水产养殖协会的带动下,赵庄村建立了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成立了向新优势水产品示范园区,实现了“品种优质化,养殖健康化、销售外向化”。
目前,赵庄村水产养殖鱼虾年产量可达3000多吨,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村集体年收入达105万元,人均年纯收入22000元。产品主要销往北京、天津、内蒙古、东北及华北周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