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猪及猪肉 » 正文

猪倌老陶的心愿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10-24  

低矮的砖墙围出了10多亩的大院,几棵挺拔的杨树直指蓝天,隔着一道铁栅门,传来几声狗吠。这里,就是58岁的上海人陶履吉在江都市郭村镇周楼村的“家”。

  9年前,得知一名上海人在郭村租地喂养鸵鸟,记者第一次采访了陶履吉。后来,老陶打来电话,说自己成了猪倌,并邀请记者去看一看。国庆长假过后,记者专门去了老陶的养猪场。

  走进养猪场,记者看到戴着眼镜的老陶正蹲着身子,看一群小猪在拱土,憨态可掬的小猪像犁地一样拱个不停,老陶看得津津有味。阳光下的老陶,依旧穿着长筒胶鞋和防雨布上衣。

  见到老朋友,老陶与记者侃起了养猪的经历。“2004年夏天,一场龙卷风刮倒了饲养场的围墙,养的鸵鸟飞的飞、死的死,我投下去的20多万元一下子泡了汤。老婆让我回去,我死活不同意。”老陶再次筹措资金,垒筑圈墙,种地开荒,改当猪倌,寻求东山再起。

  “我8个春节没有回上海,许多本地农民不愿干的事情我都是自己亲手做,一定要搞出个名堂。”就这样,做过知青、当过上海嘉定区街道干部的老陶与自己较上了劲,从阜宁买回苗猪,请了2名雇工,成年累月泡在猪场里。“前几年走了不少弯路,遭遇猪瘟和肉价低,效益不算好,但我看准了饲养生态猪的前景。”

  老陶领着记者参观了他的猪舍,只见偌大的院子里长着黄豆、南瓜、丝瓜等植物,鸡、鹅、鸭正在庄稼地里悠闲地觅食。最北边的10多间房屋排成了一长溜,每一间猪舍都有七八头猪,大部分是精壮矮脚的黑毛猪,一看见有人走近,就“嗷嗷”叫唤。老陶介绍,这些年,自己学了兽医和养猪的一整套技术,并向阜宁同行求教,掌握了生态猪的饲料配方。“每天定时给猪放风,让它们在庄稼地里觅食。此外,按照玉米、麸皮、黄豆和青饲料搭配,每天给猪提供营养餐。这样养出的猪,肉质鲜美、口感好。”“今年,国家出台了扶持养猪的优惠政策,加之猪肉价格高,养猪效益好多了。”老陶扳着手指说,“春节前,大概有100多头猪出栏,卖个10多万元不成问题。我准备干到60岁,彻底打个翻身仗。”

  记者离开养猪场时,老陶说:“能不能请你帮个忙,帮我在城里设立一个经销点,让我饲养的生态猪肉端上市民的餐桌。”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