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部分业内专家认为我国猪价短时间不会暴跌,国家也相继出台政策支持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小区的建设,对养殖户(场)按每头能繁母猪1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但是,面对越来越高的原料价格和日益严格的环保指标,加上养猪周期较长资金回笼慢、疫病防控难度大等特点,不少养殖户纷纷向记者抱怨现在养猪的压力越来越大——要吃不消了,肉猪从出生到上市的周期为5-6个月,这段时间中每天最担心两件事:一是疫病发生,二是猪价暴跌。中小养殖户中持这种担心和恐慌的尤多。
国庆节后第一周,猪价市场再起波澜,16日全国生猪出栏均价下挫至18.36元/公斤,再创近月来新低。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主因是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出现的小范围疫情,造成全国其它地区养殖户恐慌性出栏,使各地猪价大幅回落。行业人士建议养殖户,密切关注当地和周边地区的猪病发生情况及周围养殖户的出栏、存栏情况,综合考虑利润及风险。茂名高州一个万头猪场的朱老板年初时就担心疫情出现导致猪价下跌会亏本,所以今年采用了跟往年不一样的经营策略——不卖肉猪,全部改卖小猪。
“从今年初开始就只卖60日龄30斤左右的三元杂小猪”,朱老板日前向记者介绍,“今年10月份以前每头能卖到830元左右,每头小猪能盈利250-350元,国庆后跌到每头760元,盈利虽有有小幅下降,但是投入变现快,现金握在手里,心里踏实。”不久前卖完一车小猪的他立刻就从车行提了新车回来。
改卖小猪,主要是为了保证利润、规避风险。朱老板表示,在猪价行情高的时候快速卖出小猪比卖肉猪可以使资金较快回流。今年猪价最高的时候也是疫病最容易暴发的季节,与小猪同时卖出的还有疫病的防控压力。
朱老板做决策转变时也考虑到原料和成本问题:“猪养的时间越长,风险存在的时间也越长,卖小猪可以减少4个月的养殖风险承受时间。而且现在原料玉米价格一直在涨,养的越久可能赚的越少,我们只赚前面的‘第一桶金’,这样比较保险。同时,存栏量越少(尤其是大猪)排出的粪尿污染物就越少,这就减少了水电的消耗,节约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