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虾农困惑:虾子挺大,就是肉不多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10-19  

 

今年养虾季就算结束了,记者在高邮龙虬镇目击捕虾过程——

  虾苗质量下降影响了产量

  昨天上午,高邮龙虬镇张轩村罗氏沼虾养殖户周仁和,将自己承包的池塘里的虾打捞了上来。“等捞完以后,今年的养虾季就算结束了。”周仁和称,今年的收成没有前两年好。

  今年虾季已到收官阶段

  昨天清晨,记者骑自行车来到龙虬镇张轩村。天色尚早,虽然道路的能见度还挺高,但是农田、鱼塘上还飘浮着厚厚的雾气。

  记者在乡间小道上看到,不少鱼塘已经放干了水。一位虾农告诉记者,现在这个时间已经到了虾塘扫尾的时候,虾子已经基本捕完,将水放了,把塘晒干,再进行些维护,就等到明年春天再放苗养虾了。

  谈到今年的收成,这位虾农也说,没有前两年好,亩产还不到500斤。

  记者亲历捕虾过程

  9点过后,雾渐渐散去。记者继续骑车穿行在农田与水塘之间,不远处,一群人站在水中,站在前面的人正在用力拉着什么。

  记者上前打听,原来这是养殖户周仁和正请了人与他一起将塘里的罗氏沼虾捕上来。细数了一下,共有20多人,众人围成一个半圆,其中两头的数人已经接近岸边。

  大约过了十多分钟,两头各有5人到了岸上,每人都穿着皮裤,赤着脚,他们拉着渔网上的尼龙绳,正用力拉着。记者从站着的垄边走到水塘边,虽然还不是淤泥,但土已经很泥泞。记者试着拉了一下尼龙绳,感觉就像扣在柱子上一般,几乎纹丝不动。旁边的村民笑了起来,“知道力道大了吧!”

  渐渐地,可以看到虾在网上乱跳,中间还有一些鱼。网越收越小,到最后,十多人围成一团,这时有人上岸边拿来塑料筐和蛇皮袋扔入水中,大伙先将网中的鱼装入袋中,然后再将虾用塑料筐装好,送到岸上。周仁和说,一筐能装70斤虾,这一网一共装了4筐,不到300斤。

  今年收成差一些

  难道塘中的虾只有这么多吗?并没有人来解答记者心中的疑问,又把网撒到旁边的一个水塘中,由南向北又捕了起来。

  顺着村民们捕鱼虾的方向,路边停着一辆农用三轮车,后车厢的碎冰块中,装了有三分之一的虾,在车厢边还放着六七块整条的冰砖。

  在车边一位负责称称的村民说,两个塘要各来回两趟,刚捕了一个塘,现在捕第二个塘,捕完的上称装车直接送到市场。

  差不多半小时的时间,塘中的村民也慢慢围在了一起,然后将网中的虾装筐,这一趟一共捕了12筐,差不多有1000斤。虾不停地倒入车厢中,虾贩不停地将整块冰敲碎,散在虾的周围,车厢一下子就装满了。

  整整一个上午,周家捕了约有2800斤。不过对于今天的收成,老周

  并不是太开心,“今年的收成不是太好,一亩只有500多斤,比前两年差多了。”

  虾苗影响到产量

  周仁和兄妹7人,其中6家都养罗氏沼虾,昨天上午帮忙的就是这些兄弟姐妹。他说,谁家要捕虾,大家都是这样互相帮忙。

  对于今年的产量,周仁和的弟弟周仁海说,今年的虾苗不行,虾养起来只长爪子,不长肉。记者看到,当天捕上来的虾有的比小龙虾还要大,周仁海说,这不算什么,大的罗氏沼虾要比这个还要大好几倍。

  张轩村从事虾苗生产的陈炎告诉记者,今年虾苗比前两年差好多,抗生素太多,前两年亩产800斤以上的很普遍,今年超过500斤就已经很不错了。

  一位虾农告诉记者,今年他塘里的产量不到300斤,算下来基本是亏了。他准备这两天去外面打工,在春节之前赚点钱回来。

  扬州网记者 尹晓维

   ■记者手记■

  想叫虾长肉,虾农要补课

  由于虾苗的原因,导致今年沼虾产量下降。这成了困扰虾农的一个大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今虾农养虾的技术逐渐成熟,以前经常出现的虾因为缺氧而翻塘的情况现在已经很少有了。很多虾农都表示,只要虾苗的质量好,当年虾的产量就好,也就是说,如今影响虾产量的不是后期的养殖技术,而是前道环节虾苗的培育。

  如今的虾农都是从虾苗供应商手中购买虾苗,一旦虾苗出了问题,虾农只能“望苗兴叹”。一位从事虾苗供应的经营户告诉记者,虾苗的培育很复杂,种虾的培养同样存在近亲繁殖的问题,一个虾塘里的公虾与母虾是不能配对的,除此之外还有种种的技术要求。

  但是如今虾农仅仅掌握了养虾的技术,而在虾苗的培育上,技术依旧缺乏。一位虾农称,供应虾苗的只管虾苗是成活的,不管虾苗是不是优质,也就是说,如今的虾农受制于虾苗供应商。

  想叫虾长肉,虾农要补课。由此看来,如何提高虾苗的养殖技术,避免风险,更重要的是,让更多虾农学会自己养虾苗,掌握主动权,所谓“授之以渔”,或许是破解虾农之困的重要途径。扬州网记者晓维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