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海洋大学
1.各种育苗过程都必须隔绝病原,稳定水质环境;
2.增加养殖面积,改善石斑生产区的公共设施及进排水分流;
3.推广人工饲料取代下杂鱼;
4.改进养殖管理,善用水车产生水流集中污物的特性,集中的污物要设法移除。
文章指出,石斑鱼为我国养殖产业中持续维持高价且高利润的养殖种类,近年产量一半以上外销,台湾石斑鱼苗的生产技术长期领先世界各国,但由于鱼苗受到病毒危害,近年无法供应增产所需。鉴于石斑鱼高价且为纯海水养殖,行政院核定之六大新兴产业的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以发展石斑鱼养殖为对象。
文章指出,近十年石斑鱼的种苗生产技术已有突破性的发展,主要归功于种鱼的自然产卵及饵料生物大量培养等关键技术之确立。从种鱼养成,经自然产卵、育苗、养成等阶段,可说已达到「完全养殖」的产业目标。目前台湾海水鱼养殖业已专业分工的相当彻底,例如有专门照顾种鱼,负责采卵的业者;有专门培育鱼苗的业者,甚至有专门培养饵料生物的业者;从业人口最多者为专门养成出售的业者。此种产业分工模式,可说是台湾的海水鱼人工繁养殖闻名全球的一大关键。
文章指出,目前养殖业者将石斑鱼产业进行分段养殖,以增加生产效率及减少养殖风险。生产流程可分为四阶段:种鱼场、繁殖场(白身养殖)、中间育苗场和成鱼场。种鱼场主要分布在屏东地区;室外白身苗场主要分布在台南地区;室内寸苗场和室内白身苗场主要分布在高雄地区;成鱼场和室外寸苗场主要分布在高屏地区。由于室外池产量大成本低,易于照顾,以往室外池育苗为主要的生产方式。但由于神经坏死及虹彩两种病毒,常造成室外池培养的苗大量死亡,使得苗的产量很不稳定,于是白身到二吋苗开始移至早期建立的室内虾苗繁殖池,以池中挂网持续流水的方式育苗,此方式改进了育成率,而后又开发循环水高密度高活存的中间育苗方式;近年卵至白身阶段也开始移至室内,以便尽量隔绝病原。
文章指出,一些业者更改变以往饵料生物外购的方式,开始自行培养,避免外购饵料生物引入病原。因此,由以往各阶段业者独立分工,整合为卵至二吋苗于同一业者场中进行。
文章指出,而卵至白身阶段喂食外购饵料生物,要隔绝病原较困难,若独立培养充足的饵料,又非一般业者能做。此外在此阶段,池中的苗及饵料生物个体甚小,欲以循环水进行育苗以降低外来的病原及稳定水质,难度较高,仍需努力。现场育苗仍应执行隔绝病原及稳定水质两大原则,再辅以检测病原量以随时应变,若能确实执行上述原则,要增加苗产量并非难事。至于更进一步的无病毒种鱼培养、生产无病毒鱼苗、施用疫苗等,能彻底解决两种病毒危害的方法,仍待研究机关的努力。
文章指出,台湾石斑成鱼养殖的区域分布,受限于自然环境、石斑鱼的生物特性,主要集中在台南、高雄到屏东的沿海鱼塭。依据目前产业的产量,未来每区若有70%养殖石斑鱼,平均产量为20公吨/公顷,产量即可达到28,000公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