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大闸蟹名气太大,多年来,湖南大闸蟹似乎一直在它的阴影下,靠“傍牌”为生。可喜的是,“挂阳澄湖牌,卖洞庭湖蟹”的市场状况正在改变。
目前,湖南的优质大闸蟹已形成了大通湖、白泥湖、八百里、楚霸王等品牌,省畜牧水产部门也正在加紧制定全省河蟹发展规划。
现状
湖南闸蟹不比阳澄湖蟹差
“这不是阳澄湖大闸蟹,是大通湖的优质蟹。”在步步高超市长沙东塘店,买蟹的人总要发出“这里的蟹是否产自阳澄湖”的疑问,而上述回答,大通湖大闸蟹的销售员每天也都要说上百遍。
这也许是湖南本土大闸蟹艰难“行走”的一个缩影。
然而,消费者对阳澄湖大闸蟹的“迷信”让湖南养蟹人很不服气。湖南和平水产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吴俭告诉记者,湖南养蟹环境得天独厚,拥有独特的草香,“品质绝对不比阳澄湖闸蟹差。”
很多熟悉湖南河蟹的人都跟吴俭一样自信。马王堆海鲜市场经理刘新辉也说,湖南河蟹还处于粗放式养殖阶段,基本是“人放天养”,亩产量仅有十几公斤,而阳澄湖集约化养殖的闸蟹,亩产量达到了一百多公斤。
这样优质天然的闸蟹,湖南养蟹人不愿拿来“给别人做嫁衣裳”。2005年,进入河蟹行业近10年的秦卫兵成立了八百里水产公司,同时向工商部门递上了“八百里”商标的申请,并开始做自己品牌的推广铺垫。
与此同时,和平水产极力推广大通湖生态蟹,三兄弟水产公司也在努力筹备“洞庭第一蟹”。记者了解到,今年和平水厂还成功注册了“楚霸王”商标,并花大力气在长沙的大润发、步步高、精彩生活等大型超市做起了零售。
事实上,多年来,湖南河蟹的销售一直以批发为主,进卖场、做零售,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宣传品牌。
困难
单打独斗,没人搭台做品牌
说起湖南河蟹养殖的资源优势,省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肖光明研究员也非常自信。他告诉记者,湖南拥有120万亩养殖湖泊、400万亩池塘、80万亩河沟、近1000亩可养稻田,而且水质条件好,水草、螺蛳等饵料丰富,“阳澄湖闸蟹吃的螺蛳很大一部分是从湖南买进的”。
然而,对我省闸蟹品牌建设,肖光明并不满意,“虽然我省大闸蟹已形成了部分品牌,但是在市场上还是没有打响。”他举例说,阳澄湖大闸蟹一只卖两三百元,湖南本地的闸蟹一斤才三四十元,这就是品牌影响的差距。
养殖技术含量低是湖南河蟹做大做强的另一“硬伤”。肖光明坦言,“我们不得不承认,阳澄湖大闸蟹养殖技术确实值得我们学习。目前,我省很多投资养蟹的企业并不精通养殖技术,多是粗放式管理,导致闸蟹很难走上品牌道路。”
此外,苗种供应也是个显著“短板”。肖光明说,我省目前没有大型的苗种培育基地,蟹苗孵化需要到沿海地区,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省河蟹产业的发展。河蟹产业做强做大,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采访中,养殖户们也一肚子苦水,“我们感觉都是自己在单打独斗,没有人搭台让我们唱戏。”
对策
相关部门正制定河蟹产业规划
我省河蟹发展已引起了相关部门重视。肖光明向记者透露,目前省畜牧水产局正在制定全省河蟹发展行业规划,就是为了推动我省河蟹产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不仅如此,水产品行业也重视起了湖南本土闸蟹品牌的发展。据了解,马王堆海鲜市场已连续举办了三届闸蟹节,
记者在马王堆海鲜市场看到,这里有30多家闸蟹经营户,和平水产、八百里、三兄弟水产等众多本土闸蟹企业都在市场内设立了档口。该市场相关负责人表态,会继续联合工商部门严厉打击贴牌闸蟹。
相关数据显示,我省河蟹年产量已达到7000多吨,而全国产量有50多万吨。虽然排名并不太靠前,但是增长很快。
此外,我省人口众多,闸蟹消费市场广大、开拓空间大,这也是我省河蟹产业化发展的优势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