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成本高企。
打工高薪诱惑,散养户退出。
仔猪难买,补栏不足。
【养猪业禁住了这波猪肉行情的“诱惑”,无论是因为养殖户们的理性,还是因为客观上“后继乏猪”。尤其是散养户,即便在官方刺激政策频出的背景下,他们依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退场”,因为饲料成本高企、打工高薪酬诱惑更为可触可感,对于“退场”数据,官方的估计甚至达到了20%。
没有往年的一哄而上,再加上接连不断的消费节点,今年的“猪周期”就显得有些特别,乐观人士认为这波“猪周期”可能会足够长,长到基本被消解。】
A
“后继乏猪”下的补栏难题
“如果能买到苗猪,现在可以补栏,”面对前来请教养猪“秘籍”的邻居,李秉成告诉他们,“这波行情差不多能持续到明年五一。”作为临沂养了多年猪的老养殖户,李秉成最近几年同时做起了“猪经纪”。李秉成对这波行情的分析,基于他对目前生猪供应的了解。“我家里现在有百十来头猪,其中有三四十头是苗猪,育肥猪有六七十头,不过现在也只有一百四五十斤,距离出栏还得有段时间。”李秉成说,在他作为“猪经纪”的客户中,也大都面临着生猪存栏量少的问题,多数养殖户的育肥猪都不够出栏条件。
而更为严峻的问题是,“现在都想补栏,可是根本补不上”。李秉成告诉记者,眼下50斤左右的仔猪,单价普遍在15元左右,80斤左右的也达到了13元,这是历年来的最高水平。即便在如此高价下,仔猪源也很难买到。
据李秉成了解,这种情况并非临沂一地存在,“济南也有养殖场到我们这边来”。在李秉成的客户中,40%的养殖户补不上栏,能补上栏的60%养殖户也补不足。
“等到栏补得差不多,供应上去,这得需要很长时间。”在李秉成看来,这波行情可能会持续到明年“五一”。
B
政策频出难扬养猪热情
“过去我们的苗猪基本上都来自当地,但是去年行情不好,再加上母猪繁育率普遍很低,配种的时候很成功,但是下崽数量很少,有的时候甚至没有,这种情况非常普遍。”李秉成说,去年以来不少能繁母猪都被处理掉了,他的养殖场去年50多头能繁母猪现在只剩8头了,苗猪自然很难供应上。
实际上,官方也已注意到这一问题,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在近期分析报告中指出,“如果后期母猪产仔成活率低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仔猪供应短缺问题无法得到缓解”,“而根据目前母猪数量结构,短期内仔猪供应紧张的局面根本无法缓解,因此,后期的仔猪行情将继续保持强劲,价格存在继续上涨空间”。
在肉价持续高位运行、能繁母猪却普遍减少以致“后继乏猪”的背景下,政府部门的刺激政策频出。
但在记者采访中,每头能繁母猪100元的补助以及每头活猪下调几元钱检疫费用,很难刺激中等及以下养殖户的养猪热情,尤其是小规模散养户,他们正在加速“退场”。
C
“赚钱性价比”令散养户加速“退场”
滨州市邹平县的梁明亮(化名)夫妇,今年上半年关闭了在村头修建的小型养猪场,最近几年来,梁夫妇两人基本上都耗在养猪上,年出栏却只有四五十头。“就算下半年行情好,一头猪的利润在600元左右,一年也不过3万元左右,”梁明亮说,“现在我们到附近一家家具加工厂上班,每个月能拿3500元左右,一年下来至少是4万元,而且不用像养猪那么操心……”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像梁明亮夫妇这样“退场”的小型散养户已经越来越多。
济南市天桥区绿环养猪专业合作社总经理高化岭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手中的100多户养殖客户中,小型散养户已经越来越少,“现在的情况是,不养的多,积极主动的少”。
而李秉成的客户中,“散养的很少了,极个别的养几头,但基本上不供应市场,谁家结婚或有大事,就预订了。”而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的分析也认为,当前散户补栏积极性不高,因为在面对猪价波动和疾病疫情威胁时,散户以及小规模养猪场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会更倾向于采取宰杀母猪以减少亏损的短期行为。
部分种猪场的销售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今年上半年种猪销售量同比下降约1/3,主要原因正是散户的退出,“约退出20%”。
D
理性消解“猪周期”
“今年以来我的养殖场一直维持在四五百头的规模,虽然下半年行情好,我也没补栏。”高化岭一直是养猪方面的行家里手,但在今年的“好行情”中,他也没急于补栏,他觉得眼下猪肉价格太高了,有风险。
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对全省25个集贸市场价格定点监测发现,
这一周我省反映养猪盈利状况的猪粮比价(即生猪出场价与玉米价格之比)为7.55:1,这显示整体盈利状况良好,但比一个月前的7.75:1降了2.6%。由于饲料成本持续上涨,盈利水平进一步降低。
卓创资讯饲料分析师杨勋分析,饲料里面与玉米相关的产品价格都在涨,尤其是饲料用玉米,全省均价已自年初的每斤1元涨到了现在的1.21元,眼下部分地区已经到了1.27元,即便按平均水平来算,涨幅也已经达到21%。另外,作为最重要饲料添加剂的赖氨酸,
杨勋分析,按照往年的“猪周期”,肉价由“峰”至“谷”或者由“谷”至“峰”一般不会超过半年,但是因为眼下国庆、春节等接踵而至的消费节点以及能繁母猪漫长的成长期,这波“猪周期”可能会一直持续到明年,届时生猪供应或趋于平衡,市场调整仍将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