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产研究所从2006年底开始探索和实施罗非鱼链球菌口服疫苗的研发,2010年6月在实验室获得突破,2010年7月至2011年4月底在广东、海南及广西南宁周边共选择了14个养殖户进行疫苗田间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2011年5月开始在广东、海南及广西进行了疫苗生产应用示范。下面就该疫苗的研发和应用示范进行分析与小结。
一、疫苗技术突破:
该研究在口服疫苗领域若干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包括:1、结合特异性粘膜免疫佐剂开发、纳米微粒技术、免疫细胞靶向诱导及蛋白工程技术于一体形成的肠道免疫耐受屏障的突破技术;2、利用多种方法对病原进化变异与抗原免疫原性进行比较研究获得稳定的可产生交叉免疫保护的疫苗菌株;3、获得了一整套疫苗批量化生产工艺技术参数;4依据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四省气候、养殖模式及不同规格罗非鱼制定了针对性的疫苗免疫程序;5、建立了较全的罗非鱼链球菌病原库,共收集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重庆及美国、越南流行菌株142株,病原覆盖了我国广东、广西、海南及福建四省罗非鱼主要养殖区。
二、疫苗特点:
1、免疫成本可以接受,每尾免疫费用约1-1.5分钱/次,养殖全程只需4-6次投喂免疫; 2、操作简单可行,疫苗与饲料混合后投喂免疫,各种规模罗非鱼均可操作;3、应激小,相对注射和浸泡免疫,免疫对健康罗非鱼几乎无应激;4、免疫保护率高,实验室免疫保护率维持在75.0-86.7%,生产示范免疫保护率维持在80.6-95.0%(数据来源于免疫成功示范点)。5、安全环保无公害,疫苗主要成份为蛋白质、脂多糖和植物油等,未含任何对鱼和人有害的物质。6、保存运输方便,疫苗有效成份通过高度浓缩,3000尾剂量的疫苗体积只为10ml,于
三、示范效果分析:
2011年分别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共选择了40家养殖户进行了疫苗应用示范,以下是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免疫效果分析。
海南:文昌和琼海的10个疫苗应用示范中,除1个养殖户由于发病后应用疫苗造成免疫失败,其余9个养殖户在5月初至7月初均显示了疫苗良好的免疫保护率,在周边鱼塘发生链球菌病出现死鱼情况下,80%的免疫鱼塘未发病,20%的免疫鱼塘死鱼数比未免疫鱼塘减少在85%以上。按疫苗实验室数据,第三次免疫与第四次免疫的间隔时间是30天,四次免疫保护期可达3个月,也就是9月底。但生产应用示范显示(免疫最早的养殖户),从第3次免疫后,每次疫苗免疫的保护期只有25-28天,也就是说疫苗的生产应用免疫次数会从原来的4次增加到6次,疫苗才能保护罗非鱼度过链球菌发病期(5月初至9月底)。因此,我们将其余免疫示范点的第四次免疫时间从原来的间隔30天提前到第25天。通过调整,其余疫苗示范户均保护到了6月底或7月初,即第四次免疫后的25-30天。当我们要求示范户进行第5次免疫时,部分养殖户认为这样增强了免疫成本,同时与原来说的不一至,拒绝了加强免疫。因此,海南免疫示范点从7月初后不能得到加强免疫,随着免疫保护期的结束,疫苗应用示范点也陆续发病。
广东:在湛江(1个)、肇庆(13个)、惠州(4个)及清远(1个)进行了疫苗应用示范。湛江雷州半岛今年发病较早,从5月底就开始发病,疫苗示范户选择了26万尾的大规格过冬鱼在5月中开始进行了前3次基础免疫,免保期可到7月初,养殖户认为鱼马上要上市,因此没有进行第4次免疫就卖鱼了,因此该示范点达到了免疫目的。肇庆15个示范点,养殖面积约500亩,除2个点没有严格按疫苗免疫程序使用外,其余13个示范点在8月10号前均显示出疫苗良好的免疫效果,75%的免疫鱼塘未发病,25%的免疫鱼塘死鱼数比未免疫鱼塘减少在80%以上。肇庆今年7月初开始零星发病,月中旬后开始全面暴发,其中急性暴发比率较前两年是大幅上升(30%以上),5-7天死亡率均在5成以上,高的达到8成。相对疫苗示范点周边发病情况,疫苗的免疫效果在8月10号前非常明显。但因疫苗的实验室保护期与生产应用实际保护期不一至,共有70%的疫苗示范户在8月10号后陆续发病,原因是其中40%的示范户已来不及加强免疫(过的免疫保护期),30%的示范户不愿意加强免疫。另外30%的示范户通过加强免疫及综合管理至今未发病(8月26号),其周边全面发病。惠州华侨农场共4个示范点,面积约150亩。今年该区域7月初开始零星发病,7月中下旬为散发,8月1号后开始全面暴发,其中急性暴发比率较前两年是大幅上升,5-7天死亡率均在4成以上,高的达到6-8成。其中2个示范点至今(8月26号)疫苗免疫效果非常显著(周边鱼塘已发病1个半月),该2个养殖户罗非鱼养殖经验非常丰富,注重综合管理。另两个养殖户8月17号前均未出现发病,而其中一个示范点周边从7月底后发病非常严重(四分场),由于前期疫苗显示了良好的效果,该养殖户投料一直不减(15号前),可能是疫苗产生的免疫力不足以抵抗连续20多天的高温下该病的压力,17号开始,该示范点开始发病。其中另一个示范点由于相互之间的不信任造成免疫后管理跟不上,17号开始发病。清远示范点养殖户去年9月底就应用注射型疫苗控制了其发病鱼塘,今年其所有鱼塘均进行了注射或口服疫苗免疫(约150亩),截至目前所有鱼塘均未发病,该养殖户养殖经验非常丰富。
广西:在合浦(5个)、北海(2个)、(1个)横县和南宁(3个)进行了疫苗应用示范。合浦5个点是做得最早的示范点,其中1个点因发病后使用疫苗造成免疫失败,另1个免疫失败点因发病后与养殖户沟通比较困难,免疫失败原因不清;其余3个点在8月10号前均显示出良好的免疫效果,周围鱼塘均在暴发链球菌病,死亡率在4-8成,而其中1个示范点不发病,另两个点死鱼数比周围鱼塘减少90以上。北海、横县及南宁6个点共进行了约120万尾罗非鱼免疫应用示范,由于该6个点均是在6月中旬开始做的,各方面经验掌握比较好, 6个点截至目前均未发病,北海和横县示范点周围6月底已全面发病,南宁示范点周围于7月底开始已全面发病。
四、免疫经验总结:
1、前3次基础免疫因在该养殖区域发病前15天完成;2、发病高峰期(7月下旬到9月中旬)免疫间隔期为20天1次;3、发病高峰期(7月下旬到9月中旬)要进行适当减料投喂,最好控制在正常水平的4-6成;4、重视调水和水体消毒(1-2次/1月)和养殖密度(1000-2000尾/亩);5、疫苗的免疫保护率在75-85%之间,如果周围发病压力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免疫鱼塘很少发病;如果周围发病压力很大(连续15天以上的高温,周围均在暴发),部分免疫鱼塘没有免疫力的罗非鱼发病,这时需及时采用抗生素进行控制,一般1个疗程(4-6天),同时停止投料(喂药除外),4-6天病情控制后可停用抗生素,投料调整到正常水平的2-6成。
五、体会:
1、养殖户普遍对疫苗认识有些误区:如用疫苗后就不能出现死鱼或发病,因为疫苗均有其保护率,不可能100%的保护;如用疫苗就等于不能用抗生素,因为两者各有优势,疫苗的应用可以大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辅用抗生素;如发病后才用疫苗,这样更经济等等,其实发病后是不能应用口服疫苗的。
2、疫苗实验室数据和生产应用数据存在区别,该疫苗在保护期上区别较大,实验室4次免疫后可保护3个月,而生产应用从3次基础免疫后每次免疫保护期在25-28天。产生这一区别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上病原菌、水温、水质、养殖密度及鱼体质等因素形成的综合发病压力比实验室单纯的病原菌压力大。
3、信任与理解。口服疫苗在整个疫苗研究领域(包括人用和畜禽用疫苗)是最难的,我们团队研发该疫苗用了5年时间才有突破。2010年4-9月,我们在实验室反复进行了4次重复试验验证疫苗的有效性;2010年10月-2011年2月在广东、海南及广西选择了11家养殖户进行了疫苗的生产应用安全试验;2011年3月-5月在南宁选择了3家养殖户进行了疫苗生产应用效果检测试验(对免疫鱼塘的罗非鱼进行攻毒感染试验)。在各方面数据理想的情况下我们才进行疫苗生产应用示范,示范的目的是全面掌握疫苗生产应用各项数据和使用经验,为疫苗的真正应用提供保障。
4、责任和信誉:面对连续3年的罗非鱼链球菌大流行和大暴发,我们作为从事该项研究的人员理应站出来,深入生产将自己的研究与生产结合,促进研究能真正应用于生产为养殖户服务。但在大灾大难面前,我觉得养殖户和研究人员应该在相互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共同面对,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采取正面积极的态度和方式进行处理。只有这样,疫苗才能真正为生产服务。另外,疫苗的信誉是通过使用的过程,也就是实践慢慢积累的,应用前疫苗本身是没有任何信誉。开始应用后可能有30%的用户使用成功了,对疫苗完全信任啦;另有30%的用户可能在后期发病啦,对疫苗处于部分信任;另有40%的用户可能应用失败啦,对疫苗完全不信任了。我觉得这是一个新事务必经的过程,随着各项生产应用经验分析与总结,使用成功的用户一定会越来越多,疫苗使用成功率也会不断提高。北海、横县及南宁6个示范点(120万尾)的完全成功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不管是疫苗的信誉,还是我们的信誉,只有在实践中获得和积累。如果因害怕失败或经不起失败而不去实践,我想那所谓的信誉也只不过是空中楼阁。
5、在水产养殖领域,免疫防病意识远远不够。这种局面与养殖历史有关,与目前市面上产品缺乏有关,与养殖生产免疫技术人员很少有关,与养殖户整体专业素质有关,与政府投入及引导有关,等等。同时,与疫苗应用相配套的技术、人员及设施等相对于人、畜禽都远远落后,甚至是空白,给疫苗的推广示范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要真正实现免疫预防在水产病害中发挥主力军作用,需要政府、科研人员、社会及养殖户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