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猪肉价格凌厉的上涨,背后则是生猪养殖业元气大伤后的发展乏力。
据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对全省上半年畜牧业生产情况监测调查结果显示,上半年安徽省生猪生产呈现存栏、出栏和猪肉产量“三减“格局。数据显示,二季度末全省生猪存栏为1385.87万头,同比减少0.3%,其中,能繁母猪存栏量为133.43万头,同比减少0.4%;上半年全省生猪出栏为1249.6万头,同比减少2.6%;全省猪肉产量为104.9万吨,同比减少3.1%。“当前,由于价格大幅度上涨,生猪生产止跌价稳,生猪存栏开始增加,但市场供应没有缓解,生猪供应短缺仍然存在。 ”业内人士表示。安徽省畜牧部门发布的
“积极的信号是,二季度以来生猪养殖逐步转暖,规模养殖户积极性提高,养殖效益增长明显,市场呈现扩张趋势。 ”市场人士分析。今年5月份,生猪价格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每公斤上涨近2元,扭转了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上半年生猪养殖的亏损状态。目前养殖利润可观,市场投入积极性比较大。
市场回暖难言“艳阳天”
虽然目前养殖效益普遍较好,养殖户积极性明显提高,但专家表示,这并不表明行业已进入良性发展期。劳动力成本上升、饲料价格上涨以及市场前景不明朗等诸多因素,对今年生猪生产影响很大。加上能繁母猪和可供生产养殖的仔猪偏少,行业发展态势仍不稳定。
首先是生产成本的上涨。由于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收入水平提高,养殖企业职工工资同步增长,劳动力成本较去年同期大幅度增加,养殖企业压力增大。据调查,畜牧业工人的劳动力成本已经由去年的12000元/人,上升到今年的15000元/人。据对定远、蒙城、怀远、太和等县和谯城区的调查,聘用一名养猪场技术场长年薪需50000元,聘用一名养猪场技术员年薪需36000元。
其次是饲料价格同步上升,目前本地产的普通玉米价格为2.2元/公斤左右,比去年同期的1.9元/公斤上涨了15.8%。东北玉米价格已经上涨到2.4元/公斤,对畜牧业养殖形成较大压力。
与此同时,市场主体正发生深刻变化。 “散养户正大幅度减少,如果规模养殖发展跟不上,会导致生产能力下滑。 ”业内人士说。据阜南县调查队调查,农户养殖50头猪的利润不如外出打工一年的工资收入,而且还要承担生产和市场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降低了散户的养猪热情,传统农户养殖方式正在逐步退出生猪饲养业。今年上半年,安徽省散养户比去年同期减少一半以上,部分地区几乎没有散养户,生猪生产主要依靠规模养殖和企业生产的阶段正在走来。然而,当前安徽省养殖的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不高,能否迅速跟上市场变化还是未知数。
产业短板期待“加长加固”
保持生猪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对稳定“菜篮子”至关重要。专家表示,要切实从政策、市场、技术、资金、流通等方面加大对畜牧业生产的关注和投入。
要强化扶持政策,推进规模化养殖。针对行业主体正在发生的变化,各级政府要尽可能地多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引导和帮助有技术、有能力的中小规模养殖户扩大经营规模,使更多的养殖户走上科学养殖规模养殖的道路。 “养殖业是一种生产周期长、风险大的行业,要建立合理的保险制度,有效减少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将产业做大做强。 ”专家建议。
政府和各部门要加大对养殖业的扶持,加大良种和新饲养技术推广,提供政策和信贷资金的优质服务,降低畜牧业生产资金贷款门槛。建立产供销联动机制,保障从生产到消费终端的信息的透明及畅通。各部门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生产安全,使养殖户能增加经济效益,使消费者得到真正的实惠。
生猪养殖最怕疫情。为此,专家强调要进一步健全防疫体系,落实好防疫资金,确保疫苗等物资。要对养殖户加强教育和交流,使他们能在养殖过程中及时的发现异常,最大限度降低疫病暴发的风险,保证畜牧业生产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