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8月22日电(黄献光)日前参加福建省农科院组织的“鱼类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s)的研制和应用”项目成果评审的专家认为,课题组创建了鱼类疫苗制备工艺,制备出具有抗原广适性的疫苗,创新性地开发出实用有效、适合大规模免疫接种的鱼类口服免疫接种技术,项目研究总体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最有效、最经济的医学方法。福建省农科院副院长、鱼类免疫学科带头人林天龙研究员介绍说,2004年以来,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在国家863计划等项目资助下,创建了鱼类免疫刺激复合物--疫苗的制备工艺,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研发出性质结构稳定的鱼类口服型、浸浴型和注射型疫苗;开发出纳米级颗粒疫苗,提高了疫苗吸收效率,形成安全实用的鱼类口服疫苗接种技术,适合大规模免疫接种。
项目主持人龚晖研究员说,鱼类接种ISCOMs口服疫苗试制品,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预防海淡水养殖鱼类受创伤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田间试验1000万尾份,平均免疫保护率逾60%;可在兽药厂GMP车间进行试验性生产,为产业化开发创造了条件。
龚晖说,鱼类免疫通常采用注射、浸浴和口服接种三种方式。注射免疫仅适用于亲鱼,但大批量注射不易操作,耗时费力;口服免疫操作简便,用量比浸浴省,劳动强度和成本低。
福建是中国水产养殖大省,全省仅鳗鲡养殖年投苗约1亿尾,按传染性疾病平均死亡率20%计算,年死亡种苗2000万尾。推广鱼类口服疫苗,按减少病死量10%估算,每年可减少死亡约200万尾,每尾鳗鲡苗种价格按5元计,每年将减少经济损失1000万元。
当前鱼类病害的防治仍以化学药物为主,产生了药物残留超标、养殖效益低下等问题。龚晖说,目前中国海淡水鱼类口服疫苗研发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鱼类口服疫苗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突破与推广,将为养殖业向健康养殖转型升级,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降低药物残留,改善食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开辟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