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条件下容易发生氨氮、亚硝酸盐中毒,需科学处理水质
“就是饲料的问题”,直到
王帅是佛山高明的养殖户,有分别为4亩和6亩的两口鱼塘,主养罗非鱼,同时混养部分草鱼、大头鱼和鲫鱼。其中,4亩的小塘上配有80头规模的猪舍,大多猪粪通过管道排到这口鱼塘中,猪尿不排入鱼塘。每口塘配一台增氧机,每天晚上10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开增氧机。
据他介绍,就在他转投另一个品牌饲料(30个蛋白的膨化料)后的第三天,也即
在死鱼后的第二天,也即
对此,饲料厂方面完全不同意。他们认为死鱼是由天气、管理、病害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频繁转料且曾下水赶鱼
据王帅介绍,这批鱼是在去年8月15日投放的,两口塘共投了1.8万尾的7朝苗,混养草鱼、鲫鱼和30尾/亩大头鱼。在转料前,大多罗非鱼规格已经超过1斤,已达出鱼规格,并已与鱼中谈好卖鱼事宜(已收定金),预计在不久几天就要出鱼。
“感觉之前的饲料不好,鱼吃了不长肉,在朋友的介绍下,才转了新饲料,没想到一转料就出事了。”王帅告诉记者,在这批鱼养殖过程中,也曾先后转过两三次饲料,而且每次转料都没事。“往年也都是这样养的,想转料就转料,也没有像别人说的那样要过渡转料过程,从来就没有出过事。”在王帅看来,转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不存在什么注意事项的问题。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在出鱼前几天转投新饲料,为的是多长一点体重。
“
养殖管理存在不当操作
“真不应该下水赶鱼,知道的人都不会这样做”,增城第一水产良种繁育基地水产工程师余明海对此深表痛惜。他认为,在鱼浮头后,下塘赶鱼是加速鱼死亡的导火索,鱼在被追赶过程中,无形中又增加了新陈代谢,消化负荷进一步增加,应激加强;另外,人下到塘里后,在走动过程中,易将塘底的臭底搅起来,同时在叶轮式增氧机的作用下,下层水不断被搅到上层来,使得水中耗氧物质增多,氨氮、亚硝酸盐明显增多,缺氧更严重。从而加速鱼的死亡。不少行业技术人士对此持相同观点。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人士指出,突然转料也会带来应激,一般转料一周内都会出现死鱼现象。“转料过程缺乏过渡的,更容易出事”,该人士建议,在高温天气下最好不要转料。据了解,在8月7-9日期间,高明地区持续高温,气温均在30度以上。到了
“饲料投喂量也要注意控制,最好小于体重的1.5%”,余明海指出,因为近期正处于病害高发期,加上气温高,鱼体的消化负荷重,尽量减少投料。最好按照“每投喂7天、停喂1天”的模式投料,这样可以让鱼将塘底的残饵和水生物吃掉,从而减少水质污染,“经济又环保”。“在高温天气下,多投料反而会加速死亡。”
水质中毒或是致死原因
“
一位与王帅相识的行业人士也证实,王帅的鱼塘常年水质超标、塘底很差,尽管去年年底清过塘底,但是因为猪粪太多,加上王帅根本就不调节水质,养到现在塘底已经很差,死鱼也是很正常的结果。“从烧尾、突眼症状就可以判断,这个塘水质中毒已经很长时间了”,余明海表示,这些病变都是水质问题造成的,打开内部就可以看见肝胆病变,主要是亚硝酸盐和氨氮中毒,不是链球菌。判断是否氨氮、亚硝酸盐中毒,还可以从肝上是否有针尖样的出血点和鱼是否晒背来辨别。晒背的鱼不是缺氧而是中毒了,中午就会浮起来,即使开增氧机也不会向增氧机游去。
“高温天气下容易发生氨氮、亚硝酸盐中毒”,海大集团广州海贝副总经理丁振红表示,高温易缺氧,在缺氧的水体下,刺激亚硝酸盐快速上升,从而引发中毒;而温度和酸碱度高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氨氮中毒。“这就是为什么需氧鱼死得快的原因。”另外,他认为,一口4亩的鱼塘配80头猪,对鱼塘水质的负荷实在太重,“一般三五十头就已经很多了。”
因此,丁振红建议,发生9日晚上那样的情况的时候,最快的办法是,向鱼塘撒工业盐或食用盐,按照每亩10-20斤的比例干撒,由此可以缓解中毒症状。另外,在平时养殖过程中,注意池塘底质改良,定期调节;在遇到温度剧烈变化,更应该注意水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