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福建业内人士指出渔业深加工利润空间大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08-16  

虾壳、蟹壳、鱼骨、鱼鳞、鱼内脏……这些常常被人们丢弃的东西,其实也能“变废为宝”。近日,记者从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了解到,石狮市一企业利用海产品边角料生产的产品,年产量约2000吨,年创汇高达3000多万美元。

  业内人士指出,在传统渔业发展受阻的背景下,渔业深加工将为我市渔业发展打开另一片市场蓝海。

  鱼虾深加工  利润空间大

“我们的甲壳素是从石狮当地鱼虾产品加工后的边角料中提取而来,成本低廉,产品迎合了美国和欧洲市场的口味,且价格不菲,是传统鱼酱类产品利润的3倍。”石狮华宝海洋生物化工公司负责人说。

据了解,华宝原是石狮当地一家传统的海产品加工企业,2008年年底公司转而主攻甲壳素研发技术,并迅速批量生产,大获成功。目前,该公司生产的相关产品,年创汇高达3000多万美元。

 华宝的成功转型,只不过是泉州海产品加工企业延伸深加工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一个缩影。

 “近几年,我市加大了对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化工、海洋保健食品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扶持发展力度,海洋经济成为泉州发展进程中的‘蓝色增长点’。”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为保护海洋资源,近十年我市渔业捕捞量几乎没太大变化,始终保持在65万吨左右。在捕捞量受限、传统渔业难以为继的背景下,发展海产品的深加工,延长渔业产业链,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

 90%渔业加工  为中小企业

 据了解,近几年来,泉州水产品深加工业发展较快,已拥有调味干品、鱼糜制品、头足类制品、腌熏制品、冷冻制品、海洋生化产品、食品添加剂等八大系列120多种,产品畅销欧美、澳洲、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我国港澳台等地区。

 “从全市水产品加工总体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人士表示,通过深加工获得高附加值的规模企业、品牌企业、龙头企业极少,绝大多数加工企业均属低附加值的初级加工,产品缺乏品牌运作和市场竞争力。

在水产品加工企业较为集中的石狮地区,目前至少有200多家加工企业,但成规模,能进行虾干、鳗鱼干、鱿鱼丝和冷藏品等深度加工的只有几十家,形成品牌、系列产品的只有十余家。占绝大多数的是中小企业和家庭作坊,除了冷冻包装运输外,就是进行腌制或晒干后再包装销售,提供初级市场的服务活动,经济效益低下。

“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深加工是关键。”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制约我市企业发展的主要难题还是资金和土地。因此,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规模、品牌、龙头加工企业在用地、财税、金融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对一些低附加值的初级加工小型企业,也要积极引导和培育。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