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猪网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7月底,全国平均每头生猪盈利约仍在600元以上。但在目前较高的盈利水平下,有关猪农恐惧补栏的消息却经常见诸报端。华鑫证券在研报进一步指出,从对湖南、湖北两个生猪养殖大省以及一些生猪养殖企业的调研情况来看,目前在生猪养殖盈利性较高的形势下,补栏主体开始出现明显分化:近几个月散户基本处于观望状态,部分散户甚至退出了市场,而补栏者多为规模企业。
冯永辉告诉记者,2006年-2010年间,正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散户对猪肉价格的“追涨杀跌”,才形成了著名的“猪周期”。散户面对高猪价和养猪的高盈利表现的如此冷静,这是极不寻常的现象,甚至可以说这在生猪养殖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行业过往的规律正在被颠覆。
在规模企业积极补栏的同时,国内涉足养猪的大型农牧公司如新五丰、雏鹰农牧等都在加速扩大生猪饲养养殖规模。后者近期表示拟在三门峡投资40亿元建设100万头生态养猪项目。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不仅规模养猪企业补栏积极性要比散户高的多,原先处于猪肉养殖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纷纷大手笔进军养猪业。
2010年6月,原本处于生猪产业链下游的中粮集团宣布与日本肉类巨头三菱公司共同投资15亿美元用于饲养生猪、肉鸡以及肉类加工,预计在2015年实现每年生猪产量在1000万至1500万头;
“拥有全产业链的企业可以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之前对利润进行转移,有效地规避猪肉价格波动、上下游挤压等风险;另外,瘦肉精事件重创了双汇等肉制品企业,保障原材料的安全性是食品加工企业进入到生猪养殖行业的一大动力;世界四大粮油集团之一的ADM集团今年6月宣布将在天津新设一家饲料预混料工厂,此举间接地证明了其对我国生猪养殖业前景的看好”,李国霖进一步表示。
而关于散户观望及退出的原因,
“ 随着资本的挺进,生猪养殖行业的生态将有所改变。规模企业抵抗风险能力强,对于短期盈亏看的比较轻,他们的大举介入有助于解决‘猪周期’引发的诸多问题。”张智先进一步表示。
目前,中国生猪养殖业的集中度非常低。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养殖规模在500头以上的总共占全国年生猪出栏量的23%左右,养殖规模在10000头以上的总共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5%左右。中国70%以上的生猪是有散养户供应的,而在美国,排名前20位的企业的生猪养殖量就占到了总供应量的70%以上。 美国生猪养殖业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规模偏小的单个养殖场占主导的第一阶段;大企业通过与小企业签订生产合同的行业整合阶段;出现横跨饲料生产、生猪养殖、肉食品加工的大型集团的第三阶段。
“参考对比美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路径以及对比目前规模企业在产业链的上下游互相渗透的现状,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甚至出现向ADM一样横跨饲料生产、生猪养殖、肉食品加工的大型产业集团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李国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