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眼下距离网易公司高调对外宣布的养猪大计已经有将近三年的时间了,但是丁氏猪肉一直都不见踪影,而“网易公司养猪基地每头猪平均占地
今年1月份,网易CEO丁磊就信誓旦旦地说,5、6月份大家就能去浙江看猪,但直到8月份,网易农业部的总经理毛山才说,猪肉至少还需要一年半才能出栏售卖。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姜长云对此发表了评论。
作为互联网企业的网易进军养猪领域,听上去挺有意思,但很多人觉得这有点不务正业。网易养猪挺有特点的:规格高,时间长。规格方面,“猪均”占地
姜长云:是一般的平地还是山地。如果是山地,80平米也是可能的。我认为网易养猪,炒作的成份大于实际的成份,网易前几年就说过,但到了现在还没出来。
已经三年还没看见出栏的生猪,这也是大家质疑的另一点。很多人都在评论,三年时间很长,但你再长也养不成熊猫。但网易不这么认为,丁磊觉得自己在做一项事业,要创造第三代养猪模式,丁磊真的能干成吗?
姜长云:他炒作的有点像那么回事。但农村的自然养猪一年多也就出栏了。三年多,当然可能也考虑到平整土地等前期工作,但我还是觉得,更多的可能是炒作。
这次的养猪斥资3亿元到底能不能盈利,也引起了很多猜测。网易农业部总经理毛山说,网易一定不会做赔钱的买卖,这些项目是要向广大的猪农推广。姜长云指出,按照这种养殖模式,网易不赔钱是有可能的。
姜长云:这样的养猪可能不是面向普通大众,而是面向高端消费者。高端消费者可能对猪肉的价格不是很敏感。但模式能不能复制值得怀疑。一般农民很难复制。小面积复制是可以的,但大面积复制不可能。
但按照丁磊的原话,这项事业一是为了帮助农村致富,另外是拯救市民的餐桌。姜长云认为,这种模式不能够帮助农民致富,不能够被复制的话,是卡在了两个地方。
姜长云:首先,如果农民按这种高成本的方式做,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实力;第二,即使拯救市民的餐桌也是拯救极少数高端消费者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