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6月13日至19日)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继续小幅走高,其中猪肉价格单周涨幅达到4.8%,另外,全国大中城市8种水产品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上涨1.2%,为连续第七周上涨。专家认为,猪肉、水产品等价格上涨已成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最后“登顶”的推手,预计6月份CPI将达到峰值,同比涨幅在6%左右。
本周,肉类价格整体走高,其中猪肉、牛肉、白条鸡、羊肉分别上涨4.8%、0.6%、0.5%和0.4%。由于2010年以来存栏率下降和今年部分饲料、人工成本的上升,近一段时间来猪肉价格连连上涨,屡屡刷新2008年以来的高点。
此外,旱涝急转的天气给部分地区的水产养殖带来了灾难,水产品价格应声而涨。据介绍,全国大中城市8种水产品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上涨1.2%。这已经是连续第七周上涨,其中大带鱼、小带鱼和鲤鱼分别上涨了3%、2.2%和2%。
6月CPI或再上台阶
事实上,从5月份的数据已经可以看出,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等上涨已经成为推高CPI的重要因素。5月份CPI同比上涨5.5%,当月食品价格上涨11.7%,对CPI同比涨幅贡献了64%,其中猪肉价格同比涨幅由上月的35.2%扩大至40.4%,对CPI的推动最大,而这一趋势在6月份可能仍将延续。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食品价格的走势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CPI的运行,猪肉、鲜蛋和水产品已代替前期的蔬菜成为CPI最后“登顶”的推手,预计6月份CPI将达到峰值,同比涨幅在6%左右。
国泰君安的报告预计,6月份食品价格同比将上涨14.2%,非食品同比涨3.0%,这让CPI增速可能达到6.2%的高位。国泰君安同时也调高了对全年CPI增速的预期,将CPI全年均值由之前的4.8%上修至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