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塘标苗
梁亦高有两口各20亩的鱼塘,并无小塘,但他深知鱼苗经过标粗可提高成活率的道理,于是,他选择了其中一口塘先作为标粗塘来使用。
2009年冬至,梁购回规格为12万尾7朝左右的鱼苗放入其中一口塘中标粗。越冬后,次年(即2010年)清明前他将其中的4万尾左右的鱼苗过塘到另一口鱼塘中,原标苗塘剩有近6万尾鱼苗,此时鱼苗规格不到1两。
至农历八月,养殖塘中有七成以上的鱼达1斤以上,清塘时共抓鱼4万8千斤,当时鱼价4.3元/斤,卖鱼所得共20万元左右。
此时,原本在标粗塘中的鱼由于放养密度较大,仅长至3两/尾左右。梁亦高又将其中的3万尾左右的苗过塘至养殖塘中,标苗塘同样剩有近3万尾的鱼,两个塘的养殖密度同样控制在1500尾/亩左右。
冬至前,两个塘同时清塘,有六成以上的鱼达1斤以上,共收获了7万斤左右的鱼,当时鱼价4.8元/斤,两口塘卖鱼所得共33万元左右。
全程纯投料
一年内养两批鱼,卖鱼所得近53万元的数目确实让人羡慕,但梁亦高解释,由于是采用全程纯投料饲养,所以养殖成本比鱼猪混养立体养殖模式的也要高出不少。“一斤鱼要比别人多花近1元的饲料钱。”梁亦高透露,采用鱼猪混养模式,即便是全程投料,饲料成本也只需2.3元/斤左右,而采用精养模式,饲料成本达到了3.1元/斤左右。
尽管养殖成本高,但梁亦高认为,采用精养模式,虽然饲料成本高一些,但是水质方面比鱼猪混养模式更好控制,平常看到水色不好时,注意调水即可。如果是采用鱼猪混养模式,由于猪粪排入鱼塘,池塘底部容易积蓄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也容易偏高,如不经常进行调水、底改,鱼容易缺氧浮头引发病害等,所以采用鱼猪混养模式的养殖户大部分会在清塘后干塘、晒塘。而梁亦高认为,纯投料精养,只要控制好饲料的投喂量,不造成太多的残饵,对水质的影响不大,可减少干塘次数,快速恢复养殖。“我都是3-4年才干塘一次。”梁亦高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