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乳企去年业绩飘红
截至目前,公布了2010年年报的乳制品企业将近有10家,从这些年报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一线乳制品企业的业绩还算可圈可点。其中,首家上市的上游乳企现代牧业在截至去年底的2011年半年业绩中,原料奶销售额同比增加72.5%至4.57亿,除税前溢利同比增加122.9%至8690万元。
蒙牛:
去年营收同比增17.7%
3月31日,连续多年位居中国乳业龙头地位的蒙牛乳业(股票代码:HK2319)发布了2010年企业年报。年报显示,蒙牛2010年全年实现主营收入302.65亿元,同比增长17.7%,实现净利润为12.37亿元,同比增长10.9%。分析人士认为,这份年报的出炉标志着中国乳品消费市场的升级和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攀升,
蒙牛年报数据显示,业绩取得背后原因是该集团积极优化产品组合、高端功能性产品的比例进一步提升,再加上成本精准化控制,所以能有效抵消原奶等原辅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从产品层面看,蒙牛液态奶及酸奶产品均继续稳居市场占有率第一位。其中液态奶销售额为268.72亿元,继续领先中国市场,连续五年排名第一。酸奶业务因成功收购君乐宝而巩固了国内酸奶市场的领导地位,营业额增至27.45亿元。
同时,蒙牛自身的“绿色战略”推进和企业研发创新能力也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年报介绍,蒙牛去年在奶源建设方面投入超过7亿元,牧场奶源和养殖小区规模化奶源比例提至70%以上,去年年产能提升至650万吨。同时,针对中国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蒙牛在保持奶源品质的基础上,不断开辟细分市场,逐渐形成五大类400多个品项构成的全方位、立体化牛奶矩阵,在开拓中国乳品市场更大空间的同时,最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更细分、更营养的乳品需求。
光明:
去年营收同比增20.5%
同一天,光明乳业也发布了2010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5.72亿元,同比增长20.5%;实现利润总额2.41亿元,同比增长26.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4亿元,同比增长58.7%。
相关资料显示,去年光明正式开辟“第二华东”战线,吹响“区域突破”号角。仅仅一年时间,南京等四大战场的全品类销售增长速度优势地区超过50%,部分地区增长也达30%以上。今年则在此基础上增加启动山东和上海两大战役,前者意在以盘活华北,后者意在探索优势地区的突破增长道路。
“在今年的六大战役中,我们是强化明星新品、科技营销、渠道精耕三管齐下,推进达成区域全品类增长50%左右的目标。”据光明乳业总经理郭本恒透露,2011年光明要继续推出一系列极具竞争力的新品,目标就是成为各个细分市场的领衔明星产品。
雅士利:
去年营收同比增14%
借力国内外资本巨鳄凯雷和复星投资集团的注资,雅士利国际于去年在香港公开招股并在11月1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雅士利国际(1230.HK)发布年度业绩公告称,雅士利于2010年度之销售收入取得强劲增长,期内营业额29.54亿元,同比增长14%,期内股东应占溢利5.02亿元,同比增长24%,每股盈利0.17元,同比增长21%。雅士利毛利金额的增加主要由销售增长及产品结构优化。该集团完成了从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的转变、从间接融资到直接融资的转变,实现了品牌国际化,从而登上国际资本市场的舞台。
在良好的运营管理和市场业绩表现的前提下,未来雅士利集团将扩大并巩固销售和营销渠道,与此同时,雅士利还将针对性的开发专业性产品,建立专业团队,致力母婴渠道及电子商务的开发。
二三线乳企去年业绩疲软
而在三聚氰胺事件中没有受累,业绩曾一度飙升的二线乳制品企业,2010年的业绩疲软态势很明显。内地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婴幼儿奶粉企业澳优乳业,去年全年营业收入约5.79亿元,较2009年的6.24亿元下滑了7.1%;全年净利1.1亿元,较2009年的1.82亿元大幅下降了39.5%。而飞鹤国际虽然去年后两个季度均有盈利,但受累去年第二季度2070万美元亏损缺口,全年仍面临亏损。圣元国际去年的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亏损分别为2116万美元和2047.9万美元。业内认为,去年,国内乳业遭遇“激素门”、“皮革奶”及三聚氰胺等事件之后,二线乳企整体处于疲软状态。
中投顾问周思然对媒体分析表示,二三线乳企要在国内和国际巨头的挤压下生存首先就应该走差异化路线,可以针对区域特点,利用自身的区域渠道优势,采取独特的营销策略做好局部区域市场,集中突破,争取达到“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的良好效果;同时,借助资本、合作等各种方式筹集资金,扩大企业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推动产品结构升级。
分析
重审“准生证”促市场高度集中
其实在各大乳制品上市企业公布2010年的业绩的时候,乳制品行业正在历经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考”。国家质检总局去年发布通告,要求现行所有乳企重新申请生产许可证,并对企业检验、环保、产能等条件提高门槛,陡然提高的门槛,让这场“乳业大考”的通过率令人颇为惊讶。
4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李元平表示,截至3月31日,全国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工作已全部结束,1176家乳制品企业共有643家通过了生产许可重新审核,通过率不到55%。这个通过率显现低于此前业内普遍估计的80%。
这场全国范围内的“清扫”让众多中小企业直接退出市场或者或者是转行。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业内普遍预期此次产业整顿,将会让出全国乳制品市场20%左右的份额。不过小企业空出来的这些市场空间目前是否能被及时弥补,王丁棉表示可能会出现市场真空期。“以广东为例,英德一个自己养牛自己加工生产的巴士奶小企业因为不愿负债购买设备而放弃重新申请生产许可证,如果常温奶企业要占领这个市场空间,当地消费者是接受常温奶还是干脆放弃饮用牛奶仍是未知之数。”
即便如此,王丁棉认为这空出来的市场份额大部分会被乳业巨头所占据。“此前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已经高达六成,占领了这些退出的中小企业留下的市场空间后,其市场份额估计会超过70%。”王丁棉表示。
行业集中的趋势在加剧已经是个必然的趋势。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乳制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蒙牛正计划增资6.6亿元,在广东打造乳制品加工基地;而伊利即将向惠州砸出4.6亿元,并计划2011年在奶源建设方面的投资超过14亿元。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随着产业洗牌的继续,乳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寡头垄断的格局也日益凸显。
高成本运作仍是今年一道坎
目前公布了年报的几家乳制品企业的数据显示,因为去年国内原奶收购价持续上涨,乳制品企业赚钱能力有所下滑。以光明为例,虽然其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58.71%,但是毛利率的下降幅度达到3.5%,而广西皇氏乳业(002329,股吧)在营业收入和净利增长双双有35%的前提下,毛利率也出现了3.55%的下滑。 蒙牛乳业在年报中称,因通胀不断加剧致使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2010年全年整体毛利率由2009年的26.7%降至25.7%水平。而雅士利的毛利率也有小幅下滑0.7%。
王丁棉表示:“受通胀、包材、运输成本、人工、原料奶等成本上涨的影响,去年乳制品企业利润下滑是必然。纵观上述成本,今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他认为,今年整个行业依然处于高位运行的状态。
另外由于重新申请生产许可证,很多中小型企业需要在检测设备和人员进行投入,生产不达标的还需在产能扩建以及环保指标等方面作调整,最少二三百万元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业内此前普遍担心会将成本转嫁倒消费者身上,一个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乳制品再度涨价。
“企业在买设备、环境改善等的投入要在短期内将其体现在价格上,可能性少,但任何厂家因为硬件、软件、新品研发等的投入最终仍会嫁接到消身上。”王丁棉认为短期内涨价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企业会采取一些温和的方式转化这些成本。“企业不会针对全线产品涨价,但是却可以通过推出新品,走高端路线将成本压力转移到消费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