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区灿光有4口鱼塘,小塘用于标粗,另3口大鱼塘均在50亩左右,采用鱼猪混养模式,两年可养三造鱼。
水花标粗成活率高
每年5月初,天气稳定,区开始购入水花自行标粗。据了解,当地大部分罗非鱼养殖户都有鱼苗标粗的养殖习惯,该习惯是从以前养殖奥尼鱼的模式延续下来的。高要白土有90%以上的人直接用水花标粗,区解释,用水花标粗,做得好,成活率更高。
2009年5月,区灿光购入50万尾左右的水花,放于小塘中标粗。同年8月,鱼苗标至0.7两左右规格时,以1600尾/亩的密度分别过塘至3口养殖塘中。同时,鱼塘中混养草鱼和鳙鱼(俗称大头),密度分别为200尾/亩和65尾/亩。全程投喂猪粪和沉水料,为节约成本,采用罗非鱼料和草鱼料按1:1的比例配合投喂,投料量2%。四个月后,罗非鱼可达8两,开始出鱼。“从前年年底到去年年初,每个月都会出一批鱼。”区灿光告诉记者。
2010年3月,当养殖塘中的大部分大鱼出售后,区灿光又将标粗塘中1两左右规格的鱼苗过塘至养殖塘中,同样是1600尾/亩左右的密度。此批鱼养至7月份又可出售,又再补放一批经标粗过的鱼苗。轮捕轮放,始终保持养殖塘中有一定的存鱼量,部分鱼会存塘过冬。“看这几天天气好的话,再补一批鱼苗过塘。”3月29日,区灿光告诉记者,考虑到自己两年养3造的养殖模式的特殊性,一般两年就会清塘一次,不然常年累积下来的有机质、有毒物质等容易引发病害。
缺少水质管理收益减少
作为罗非鱼主产区之一的高要,每年病害高峰期,这里都成了重灾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混养塘居多,水质差,养殖户平日又少注重调水等水质管理,容易导致病害;而另一方面,高要的罗非鱼养殖区地势较为平坦开阔,冬季寒潮来时无遮无挡,水温下降得快,鱼容易冻死或冻伤。
区灿光也不例外。“去年冬天寒潮冻死了不少鱼,损失了十几万元。”虽说去年鱼价好,卖鱼有收益,但十几万元的损失对罗非鱼养殖户来说还是个不小的数目。区灿光也很苦恼,想寻求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针对区灿光养殖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广州增城市第一水产良种繁育基地水产工程师余明海建议,一定要注意做好水质管理工作。首先,每年的6-10月,高温多病季节,一定要做好水质调节工作,最好每个月进行1-2次的调水;并且,过冬前一个月水质调节也是非常重要,水质调节的同时还要进行底质改良,以防寒潮来临时鱼聚集到水温较高的鱼塘底部而不会缺氧;另外,对于周边比较空旷的池塘,建议在北面迎风口搭建简易的挡风棚,“虽说不能百分百保证不死鱼,但可以降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