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塘标粗保证成活率
“我们老乡中,养得好的,都有自己的标粗塘。”在由南方农村报主办的“罗非鱼高效养殖交流会(惠州沥林站)”上,徐志贤告诉记者,他自己共有鱼塘35亩,其中小塘8亩用于标粗,大塘27亩用于养殖。
“标粗培育的过程直接影响苗种的成活率。”广州增城市第一水产良种繁育基地负责人邓德基介绍,小标粗塘因水体面积小,更方便于水质、环境等的管理。小鱼苗本身的体质相对较弱,特别是经过长途运输的鱼苗,如果直接投放入大面积水体中,往往容易因为难以适应天气、水质等的变化而死亡,降低了成活率。“一般有条件的养殖户,我们都会建议他们利用小塘标粗。”邓德基说。
据了解,徐志贤2009年农历四月投放第一批罗非鱼苗,8朝左右大小的规格,共4万尾。“当时投苗时间比较迟,就直接放到大塘了。”徐志贤回忆说,一开始也担心成活率会降低,但到同年农历十月底出鱼时,共卖鱼3万多斤,并有存塘鱼1万斤左右,规格都在1斤以上,“成数还是不错的。”
2009年农历八月底,徐志贤购回第二批罗非鱼苗4万尾,规格8朝左右,放到小塘标粗,直至去年清明前过塘时,规格已达到1.5两左右,成活率达九成。养到去年农历七月底清塘时,共有罗非鱼4万多斤。“苗种经过标粗,成活率确实会高一些。”徐志贤说。
另外,据徐介绍,不仅罗非鱼苗标粗,其混养的大头、草鱼、白鲢等也是自行标粗,与罗非鱼差不多时间过塘,也是分批分次,轮捕轮放。
对付病害防胜于治
徐志贤坚信病害要防患于未然,对于日常的病害预防、水质管理,他也是比较重视。“基本是两个月杀一次虫,平时观察到水色不好,就调水。”徐志贤认为,这是最基础的工作,必须做好。
徐志贤在这两批罗非鱼的养殖过程中投入的药物、调水成本大概是1万元左右。“比别人多了几千元钱,但鱼几乎没有出现病状。”他认为,如果等到看到死鱼再来用药,花再多的钱也是回天无力的。
除了预防病害,在出鱼前后,徐志贤也是小心谨慎地做好防护措施。“以前卖鱼时都是用拉网,很容易造成鱼体的损伤。现在用吊网,基本不会出现鱼伤亡的情况。”徐志贤介绍,吊网即出鱼时在投饵机旁边架起渔网,将鱼引诱到网中,一网捞起。这样可以避免鱼在拉网过程中出现应激,造成损伤。
在出鱼后,徐志贤还会使用一些抗应激、净水的产品,以保护存塘鱼。在使用药物时,除了全池泼洒之外,徐志贤还有一个小窍门,即在药剂瓶上钻几个孔,在投料时将药剂瓶悬挂在投饵机旁边,药剂从几个孔均匀地低渗到水里,鱼摄食的同时还能做“药浴”。徐志贤称,这种方法杀虫等效果更好,而且省力。
另外,保证水中溶氧量也是防病的关键。徐志贤27亩的鱼塘共配备了三台增氧机,除了每天中午开1个小时外,晚上12点开始也会开一台直到天亮。
饲料方面,鱼苗前期,他一般投喂鸭粪以及1号罗非鱼浮水料,两周后开始按1:1的比例搭配浮水料和沉水料投喂。全程投料。“加上草鱼,饲料成本大概在20万元左右。”徐志贤透露,两造罗非鱼的养殖周期里,其鱼塘出鱼的总产值达60万元,其中单罗非鱼的纯利润可达2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