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面对渤海海冰灾情 商业保险无险可保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02-12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连续两个冬季的海冰灾害,让山东环渤海养殖业损失惨重,渔民亏损。与其他行业受损之后得到商业保险对冲的结果不同,一向活跃的商业保险,面对海冰灾害下的渔民,却显得很不“给力”,甚至“集体失声”。

    随着立春后气温回升,黄渤海今冬海冰冰情总体进入缓解阶段。可是,山东烟台莱州市虎头崖镇的渔民李光明却高兴不起来。李光明家两辈人都以海上养殖为生,他家2000多笼扇贝在去年被焖在海冰下,窒息死亡,损失惨重。今年冬天老李吸取教训,提前半个多月抢收,但扇贝产量明显降低。

    李光明:扇贝晚长二十天,产量就下去了,提前收上来,不叫它长了,封海的情况下,照俺家来说基本上就得四五十万,损失的话。

    不光是养殖业,近海捕捞业的渔民一提起海冰,就说亏本。山东潍坊西营村渔民陈奎俊他们将有近百天的时间没法出海打渔。

    陈奎俊:年前两个多月没法生产,年后一个多月,今年都亏损。厉害的有20多万元,一般都是多万元。

    跟去年不同,今年冬天海冰最严重的不是更靠北的辽东湾,而是山东沿海的莱州湾。据了解,仅是莱州市一个县级市,去年海冰就造成经济损失接近1亿元,而今年虽然相关部门发布了海冰预警信息,但仍有1500多万元的损失。而在烟台这个地级市,海冰造成的损失,去年约9亿元,而今年截至到现在的损失约1.5亿元。面对海冰灾害造成的损失,在海上漂泊的渔民有没有办法像在黄土地上种地的农民一样,可以入保险呢?记者调查发现,很多渔民只能给他们的员工买人身保险,但自己最担心的养殖或捕捞,商业保险却不太"给力"。渔民李光明的父亲李国勋告诉记者,海水养殖对自然环境依赖性较强,在海水结冰这样的天灾面前他们感觉很无力。他记得1990年的时候曾经给养殖场入过一次保险,但后来保险公司说什么也不让入了。

    据了解,现在潍坊、烟台等地的边防、渔业等部门也曾协调当地信用社在海冰灾害的困难时期为渔民提供贷款以解燃眉之急。但因为没有保险的对冲,现在渔民只能听天由命。

    山东省渔保协会秘书长王丽:我们渔业互保主要是保渔船和渔民,海冰这块儿损失主要是养殖,养殖我们目前还没有这个力量保养殖,保险公司肯定是不保,就是风险太高,他那个保了以后吧,他那个都是上亿的风险,一旦有一个自然灾害的话,哪一个保险公司就赔进去了,所以保险公司就不做。

    因为没有政策支持,风险性强的海水养殖业就这样在商业保险公司"赢利"的市场目标下被"抛弃"。

    中国人保财险农险部马驰:农险这块儿基本上没有盈利,政策性农险我们的原则就是不赢不亏,根本不是说像车险非要挣钱怎么的,本身给老百姓办事,我们也是承担社会责任呗国企,但是他现在主要是政府也没有补贴,所以我们也没法办,差的也比较大。

    主持人:一面是海冰灾害带来的损失惨重,另一面却是商业保险对海水养殖业的空缺,渔民的利益被挤在夹缝中。那么,这一窘境反映出政策上的那些空白,渔民的利益又该如何保障?马上连线中央财经大学保险教研室主任郭丽君。

    主持人:郭主任,面对目前商业保险对海水养殖这个领域无险可保的现状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

    郭丽君:我们知道商业性保险公司首要的经营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以保证股东最大利益的实现,所以说对于海产养殖这个险种来讲,面临的风险非常大,而且一旦损失发生这种涉及的面也很广,所以说对于这种亏损的或者说微利的业务,商业性保险公司肯定是不愿涉足的。所以我想其中一个解决之道就是说在把海水养殖保险纳入到政策性保险当中,由中央财政或者是地方财政,比如说省级财政或者是市级财政给予渔民一定的保费的补贴或者说对于经营海水养殖保险的商业性保险公司给予一定的经营管理费用的补贴,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商业性保险公司拓展这一部分业务的积极性。

    主持人:这是政策上的一种保障,面对这一现实渔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郭丽君:我想对这部分业务还有另外的解决办法就是农民自己组织起来,也就是说比如通过渔民互保协会这样的组织来保障海水养殖这一部分的业务,一旦发生损失的时候渔民的利益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障。因为我们知道,不管是中央财政也好,还是地方财政也好,它的财力可能是很有限的,有的时候还没有把海水养殖这部分业务纳入到议事日程上来或者是提到很高的高度,这个时候可能只能靠渔民自立救济了,就相互组织起来,这样通过一个互保的组织来相互提供保障这应该是解决的一种办法。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