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实录一:
在高要白土见到罗非鱼养殖户梁维新的时候,他正在鱼塘边捞死鱼。捞上来的罗非鱼基本都是1.5两左右规格,鱼体多部位长出绒毛状的水霉菌丝。
梁维新有两口塘共40几亩,小的塘用来作为标粗塘,水深均在2米左右。在1月中旬,大塘中的4万多尾罗非鱼苗因感染水霉病而相继毙命。“这个塘的鱼是1月2日过的塘,3日开始降温,就出事了。”梁维新指着已清空了的大塘回忆说,5日气温回升,就已经开始发现有部分鱼苗感染水霉,随着冷空气不断补充,染病的鱼也越来越多,“中间也有泼洒杀水霉的药”,但也是于事无补,最后也只能忍痛清塘。
据了解,现在小塘里的2万多尾鱼苗自1月中旬以来,也开始有出现水霉病的症状。但由于这口塘在去年10月-12月期间分三次采取了一些改底和调水措施,底质较好,水体溶氧充足,目前感染水霉的鱼苗相对较少。“只能赶紧把这些病鱼捞上来,避免其感染其他的鱼。”梁维新无奈地说。
专家支招:
高要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工程师何济升:水霉病主要发生在20℃以下的低水温季节,当鱼体有伤口时更容易感染。越冬鱼过塘的注意事项有:1、过塘时,在捕捞搬运和放养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2、过塘后,可用二氧化氯等消毒剂全池泼洒,预防细菌感染;3、发病时,应及时处理病鱼死鱼,可避免病情进一步扩大,再用杀水霉菌的药物全池泼洒,连用2-3天,效果较好。
广东海大集团畜牧水产研究中心王勇博士:罗非鱼对低温敏感,水温低于13℃时,极易冻死冻伤,做好预防的措施很重要。首先加深水位,一般罗非鱼养殖塘的水位达到2.5米以上的大部分能顺利越冬。其次应调水,高要的罗非鱼养殖多为立体养殖,畜禽的粪便、鱼的排泄物以及残饵等容易导致鱼塘底质恶化,当天气急剧变冷时,容易引起“泛塘”而致使鱼冻死或冻伤。提前使用底改和调水产品,充分地分解池塘底部的有机物,使得水质较好、水体底部氧气较为充足,寒潮来时,即使鱼聚集在水底部也不容易缺氧。另外,在寒潮过后,天气回暖时,应补充一些Vc等以增强鱼的抵抗力。
案例实录二:
都说“博一博,单车变摩托。”但是,增城新塘的罗非鱼养殖户陈赞(化名)这一博却是“汽车变摩托。”记者在陈赞的鱼塘边看到满地是一斤以上的死鱼,鱼体都带有水霉病的症状。“死了6万斤,单请工人来捡死鱼就花了几千块钱。”陈赞痛心地告诉记者。
陈赞的这一口塘有80几亩,水深6米左右,采用鱼鸭混养的立体养殖模式。据了解,他去年3月初投苗,鱼的生长情况一直不错,病害也少,长到目前都有1.5斤/尾左右,因1月几次寒潮的猛然袭击,再加上鱼塘位于风口,周围无遮挡物,水温急剧下降,造成罗非鱼大量发水霉病而死亡。
“都是贪心惹的祸。”陈赞不无后悔地说。他告诉记者,当鱼长到8两时,就有人劝他卖鱼,但由于8两与1斤两种规格的鱼价相差不少,他舍不得卖,想等养到1斤以上有个好价钱再说。谁料,去年11月开始天气就频繁地出现变化,鱼也开始不进食,他打算建设锅炉给池塘保温,让鱼越冬等开春好价时再卖。还没等锅炉正式投入使用,就接连来了几次寒潮,几乎是一夜之间,所有美好的愿景都破灭了,留下的只有鱼塘边那一条条僵硬的鱼尸。当记者疑问为何不在越冬前做好底改、调水等工作时,陈赞顾虑,鱼塘面积太大,大面积地使用底改、调水品效果不显著,投入也太大。
专家支招:
广东海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服务经理谷龙春:罗非鱼水霉病一般发生在天气剧冷、刮北风之后的几天内。一般回暖时间越慢,北风越大,罗非鱼滋生水霉越快、越严重,有时等到滋生水霉时,全塘鱼已经所剩无几。罗非鱼越冬利用锅炉烧水提高水温,不失为一种办法,但要注意的是,加水应选择在晴天水温较高时段进行,新加入水温与池塘水温相差不超过3℃。另一方面,针对养殖户顾虑的大面积使用底改、调水产品费用高,效果不明显的问题,谷龙春建议,可在投饵机周围1-2亩范围内、鱼塘背风处等鱼群聚集的地方使用,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成本,而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