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厦门:中华鲟养殖是财富也是负担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01-26  
     光鲜的背后是困境重重

    “我们现在坐拥金山银山,却只能饿着肚子,经常是缺衣少食啊。”厦门同安汀溪中华鲟繁育保护基地负责人李奕慰苦笑着说。

    李奕慰这一番话,真实道出了中华鲟繁育保护基地面临的许多困境,可以说,该基地1400多尾中华鲟的未来堪忧。这一次进行中华鲟催熟手术,一个因素也是出于尽快解决经济负担的考虑。

    厦门同安汀溪中华鲟繁育保护基地成立于1999年,经过12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中华鲟后备亲鱼资源储备地。应该说,该基地一直奋战在中华鲟保护的第一线。从2001年起,该基地已经增殖放流中华鲟多次,分别在厦门海域、九龙江口等地共计放流了10400尾中华鲟,其中有400尾是25公斤以上的成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为迎接北京奥运会以及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十一周年两大盛事,经国家农业部批准,该基地分两次共向香港特区政府赠送10尾中华鲟。

    但是,在这么多光鲜的背后,却是中华鲟繁育保护基地陷入了重重的困境。

    该基地负责人李奕慰表示,中华鲟繁育及保护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在养殖场地、水源方面都有比较苛刻的要求,基地的场地租金、饲料费用,再加上电费、人工费,每年都要投入500多万元。该基地十多年来已经投入了6000万元。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明令禁止买卖,该基地的收入来源只能依靠每年中华鲟增殖放流的补贴。但是,基地几次增殖放流补贴才200多万元,比起每年500多万元的投入,补贴只能是杯水车薪,无法弥补基地巨额的开销,因此,造成连年巨亏。

    这些正是李奕慰表述“坐拥金山银山却饿肚子”的莫大苦衷。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作为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的繁育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首先,政府部门应该给予支持,比如在水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其次,基地要加大科研的投入并积极与有关部门合作,加快中华鲟成熟的过程,海洋与渔业局也会给基地更多的支持。

    10年养殖未达市场预期

    该基地的运营单位是厦门松浩实业有限公司。当初之所以下决心开展中华鲟的养殖业,该公司应该也是认为中华鲟养殖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才有了这样的投入开发,因此,该基地的建立算是一种投资行为。既然是一项投资,那风险肯定是存在的。

    李奕慰介绍说,他们当初投资建立中华鲟的繁育基地,也是经过了一番市场分析与论证。按照专家们原先的设想,中华鲟最快8岁就成熟了,可以繁殖出下一代,然后循环下去,中华鲟的数量就会达到几何级增长,只要数量上去了,中华鲟就可能由一级保护降低为二级保护,这样就可以对中华鲟进行商业开发了,包括餐饮应用等。中华鲟在水产品中的商品价值极高,因此,养殖好了非常具有经济意义。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中华鲟从1997年、1999年养殖至今已经10多年时间了,但是,中华鲟的成熟较慢、成熟期姗姗来迟,而且又不能自由进行买卖,所以,投资一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其经济负担也就越来越重了。

    中华鲟本身的生长习性很特殊,对养殖用水的要求很高。目前基地养殖用水主要来源是汀溪水库。为避免水质恶化导致中华鲟发生疾病,水池的水是常年活动环流的。李奕慰称,由于中华鲟的生长习性,养殖用水需要不断补给新活水,以免由于水质问题而产生病变、伤亡,因此基地对于水的需求量极大。由此产生的水费支出对基地形成了沉重的负担,基地年用水量达到200多万吨,合计20多万元。

    李奕慰介绍说,基地本身每年的运行费用相当昂贵,基地的场租费就要20多万元,还要人工费、电费等。不过最贵的还是中华鲟的养殖饲料,一年至少500多万元的成本中70%是饲料费。一吨专用饲料要8000-9000元,主要是贝类、虾或秋刀鱼等。100多斤重的中华鲟一天至少要三四斤的饲料,整个基地的中华鲟日投喂饲料要550公斤,每年的饲料费用就超过350万元。

    业内人士:

    有利可图会促进保护动物养殖业

    可以说,中华鲟浑身是宝,属于难得的特有经济鱼类,其自古就是重要的渔业对象。中华鲟个体大,肉、卵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这些在《本草纲目》中都有记载,尤以鱼卵最为名贵,用鲟鱼卵制成的“鱼子酱”,含脂量极高,被视为世界三大珍味之一。另外,鲟鱼和骨髓有抗癌因子,素有“鲨鱼翅,鲟鱼骨,食之延年益寿,滋阴壮阳”之说。

    正是由于中华鲟具有这些优点,才造成了它们被大肆捕捞破坏,从而导致中华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为保护和拯救中华鲟,国家不得不采取了严厉的保护措施,尤其是禁止捕杀上市流通。

    正是如此,造成了中华鲟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矛盾。

    经过人工大量的养殖,如果中华鲟摆脱了濒危绝种的境地,进入了鱼丁兴旺的时代,我们仍硬要贴着“一级保护”标签而让人们“望梅止渴”,这似乎不太合乎情理。因此,关于中华鲟应允许上市销售的呼声也不绝于耳。

    然而,中华鲟属于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一直被禁止捕杀上市流通。即使作为人工繁殖类群上市也必须依照有关法规。依照有关规定,人工养殖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必须繁殖到子二代以上才能被市场利用,而中华鲟从鱼苗到子二代约需30多年时间,若依照法律,其经济价值需等到30多年后才能体现。长年禁止销售的中华鲟,让许多养殖户备感资金压力。

    因此,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做法已经不符合中华鲟的发展要求。积极研究开发中华鲟的增养殖,并在大量增养殖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才能大有作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细华博士介绍说,对于中华鲟养殖,并非说任何个人或是企业都可以搞,这需要农业部批准,并论证养殖的环境,还要有资金、技术支持。

    中华鲟养殖业,因广阔的市场前景与科技进步而兴起,又因法律滞后而遇阻。这是一种无奈的现实,当人们投入了巨大资金与精力搞中华鲟养殖,结果却是负债累累,相信就不会有人还会再对中华鲟养殖感兴趣了。如果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与丰厚的利润,相信许多人都会投入资金与时间从事中华鲟的养殖。这对于中华鲟数量的提升非常有刺激作用。

    其实,国际上有不少物种从“绝境”中走出来后就为人类造福了。有业内人士说,中华鲟的保护和养殖已经陷入两难的困境,如果不尽快解决,将直接影响养殖家的热情,更谈不上保护。

    有养殖家曾提出“三三制”原则,即:1/3中华鲟作为亲鱼用于繁殖;1/3中华鲟可放流到自然中去;1/3中华鲟可用于商业经营流通。据称,此前有部门向国家农业部提出立法的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华鲟的开发利用政策还没有。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管理部门应该尊重事实,实行有管制地开发,于公于私都大有裨益。有关部门可根据现状适时修改有关规定,有限度地放宽对中华鲟等野生动物的保护限制,允许少量中华鲟上市流通,以期合理利用中华鲟资源,充分实现中华鲟的价值。

    如果放开中华鲟养殖的限制并允许一定量的中华鲟上市销售,那么,中华鲟或许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