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海再度响起海冰警报
辽东湾和莱州湾浮冰最大外缘线近日已分别增至70海里和30海里以上,达到海冰IV级警报(蓝色)标准,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从15日起连续发布海冰警报。黄渤海继去年出现同期近30年最严重海冰冰情后,再次响起海冰警报。
记者19日在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的卫星云图上看到,黄渤海近岸海域,从辽宁省长兴岛以南海域至山东省龙口港附近海域,已经全部被宽窄不一的带状海冰所覆盖,一般冰厚5厘米至20厘米不等,辽东湾最大冰厚达到35厘米。
在山东胶州湾的东营村渔港码头,阳光照射下刺眼的海冰看不到尽头,数百艘渔船连成一片,被封冻在海冰中一动不动。
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副总工程师郭可彩说:“我们预计今年海冰冰情属于常冰年,较去年海冰冰情要轻,但相比前几年暖冬还是要重一些,目前大约三分之一渤海海面已被海冰覆盖。”
随着海冰冰情加重,黄渤海沿岸的港口交通受到影响。套尔河入海口处的滨州港和山东省烟台市的重要渔港海庙港相继封港。山东海事局14日组织的立体巡航发现,承担煤电油等重要货物运输的潍坊港和东营港附近海域海冰较多,已影响船舶正常进出。
渔民损失仍是“未知数”
除了对港口交通的影响,海冰也对黄渤海沿岸的渔业养殖造成冲击。胶州湾红岛水产养殖户赵宇昌今年养了约50亩海参,他说:“每天上午都要在海参池冰面上砸洞给海参通氧气,但最近冰越结越厚,近岸处已经有七八厘米了,破冰也越来越费劲了。”
在谈到今年的具体损失时,赵宇昌说“这得等到春天冰化了以后,潜水员下去看具体损失才能有数,影响肯定是有,而且还不小。”
山东省胶南市的水产养殖户郭加春今年也选择了养殖海参,他说:“我基本上每天都给海参池换水,但是前一天换了第二天早上又冻上了。前两天捞了三四斤海参上来,死了不少。”而胶州湾的孙先生则选择用增氧机为海参池增氧,每天增氧机需要工作8小时,加上海参育苗车间的锅炉费用,今年在保暖增氧上可能要花费30万元。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专家近日赴海冰冰情较重的辽东湾实地查看冰情和渔民损失情况,当地渔民介绍今年损失虽然比去年少,但预计仍会有30%左右的损失。
记者了解到,海冰还对停泊在港口的渔船造成破坏。近日,一艘停泊在胶州湾营海办事处码头的木壳渔船船底被锋利的流冰划破,船底进水后沉没。
去年受严重海冰冰情影响,山东省和辽宁省的渔业损失超过40亿元。其中,浅海、滩涂和海水养殖池塘受灾面积14多万公顷,损失水产品20余万吨;受损养殖大棚4000余个,面积达320万平方米,筏架5000多公顷,网箱300余个。
海冰损失该由谁“买单”?
郭可彩告诉记者,海冰是一种自然现象,当温度降至零下1.5摄氏度时海水就会结冰,黄渤海沿岸基本年年都会结冰,只是冰情程度不一。近年来,黄渤海沿岸屡次拉响海冰警报,对渔业养殖造成的风险如何转嫁,怎样尽可能减轻渔民遭受的经济损失,这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副所长王勇强研究员认为,渔民参加渔业保险应该是转嫁风险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没有政策支持以及损失评估困难等原因,我国渔业保险面临困境。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市分公司副总经理赵佳民分析,“近年来国家对于农业保险支持力度很大,有大量的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农民只需支付不到20%的保险费用就能投保,但是水产养殖保险和船舶财产保险却没有国家财政支持。保险公司考虑到渔业风险高,没有财政补贴兜底,所以不敢做。”
赵佳民介绍,渔业保险中还存在很高的道德风险。“我们在上世纪80年代也做过水产养殖保险,但是当台风来临之前,有些养殖户故意将养殖的水产品沉入水底。当保险公司理赔完之后又将水产品捞上来,这让保险公司在评估损失方面很困难。”
此外,渔民对渔业保险认识不足,参与率不高也是保险公司不敢做此类保险的原因。“保险应该是千家万户保一户,如果就两家投保渔业保险,对保险公司来讲就成了赌博。”赵佳民说。
业内人士认为,为让船舶财产保险和水产养殖保险转嫁海冰等自然灾害对渔业的影响,今后国家在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过程中,也应给予渔业保险一定财政补贴,降低渔民投保成本,提高渔业保险的投保率;提高渔民对保险的认识,讲解有关诈骗保险一定金额可构成刑事犯罪的规定,降低渔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