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鱼在北方的销路非常大,但是以前我们收购、储存和配送的能力都受到限制,没有办法为更多的鱼塘主解决销路。”何华先回忆说,2006年底,他和自己的兄弟商量决定将厂房扩大,换到一个可以大量储存活鱼,取水源又便利的地方。
地方够大,可以增加大量的存储活鱼的空间,同时靠近青龙线,物流配送会更加顺畅,外加临近北江,自然水源天然适合养鱼和储存活鱼,西樵山山南片区正在招商的4万平方米的土地牢牢吸引了何华先的目光。找到了合适发展的地方,何华先一口气签下了租期30年的合同,开始了他南鱼北调的构想。
2007年后,何氏水产开始增加物流配送设备,光跑北京线的车辆就达到了10余辆,每天活鱼的配送能力从几万斤上升到十几万斤。销路打开后,收购力度也就不断增加,收购价格也不断上升。到2010年,该活鱼物流配送能力已经达到了50万斤每天,平均每日对外输送活鱼20万斤以上,节假日更多。
目前,南海何氏水产服务中心成为广东省唯一一家获得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称号的水产物流企业,总部设在南海西樵,分部遍及全国各地。该公司总经理何华先介绍,何氏水产集活鱼收购、暂养、物流配送于一体,已是我省规模最大的淡水优质活鱼物流配送企业。
订单养殖:鱼塘的收益逐年增长
何华先回忆,2007年之前,因为大家都不敢存鱼,怕卖不出去,南海的鱼塘主往往会低价贱卖辛苦养大的成鱼。西樵七星村的郭伯养鱼几十年,一个10余亩的鱼塘就是他主要的经济来源。一亩鱼塘的收益只有一千元左右,一个鱼塘往往只能收入1万多元,这就是大部分鱼塘主的状况。
2007年底,何华先和他的公司把销路打开后开始为鱼塘主不愿养鱼发愁,因为只有解决了鱼塘主的后顾之忧,他们才能放心大胆地去提高产量和鱼的质量。何华先开始和一部分大鱼塘主签订订单收购协议,承诺最低给予市场价每年收购鱼塘全部活鱼。这份协议保障了南海鱼塘主放下的鱼苗经过培育成鱼,基本能够顺利走到全国各地市民的餐桌。
在这种公司+农户订单式养殖协议的推动下,南海十万亩桑基鱼塘的活鱼产量逐年攀升。不少村委会还组织人力财力主动进行鱼塘改造,提高鱼类产量和质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七星村的郭老伯在2010年扩大鱼苗投入后,头一次一块鱼塘收获到了15万余元。
何氏水产在日前第三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上,与北京京深海鲜批发市场签订“鲜活水产品北运”项目,合同额就高达9.5亿元,这无疑会进一步带动南海水产走出去的步伐。
现如今,仅西樵总部每日活鱼吞吐量平均达到20多万斤,高峰期曾达到过40万斤,南海桑基鱼塘90%的活鱼通过这里输送到全国各地。
记者观察:
南海水产“游”向全国
对于南海养殖水产的农民来讲,提高收入才是实实在在的硬道理。早上五点多,西樵七星村的鱼塘主们就开始下水打鱼。小片区的鱼塘主需要自己雇车运送到收购基地,大片区的鱼塘主往往会得到收购车辆直接开进塘基的服务,现场收购运走,省却了鱼塘主不少麻烦。
在何氏水产服务中心可以看到,一般早上八九点差不多是活鱼入仓高峰期,这个时候一边要处理新入仓的活鱼,一边要将发送出去的活鱼运走,是一天最忙碌的时候。工人们除了要熟练地将鱼按种类、大小分别入池,最重要的还要保证鱼不能生病,更不能死掉。
整个存鱼池放着大量的冰块用于控制温度。“每一类鱼需要的温度和氧气都不一样,冰块的多少也有讲究,既要保证鱼的生命,又要尽量使得鱼安静下来。”工人们介绍,由于现在技术和设备都达到国内一流,该公司配送的活鱼可以跑40个小时长途依然保持90%以上的成活率,这个技术在全国都是排第一。
鱼的销路有了,农民们却并不会乐于现状。因为南海水产格局中,优质鱼的比例依旧偏低,鱼塘的淤积和老化严重影响引进优质鱼类的进程。
南海拥有十余万亩桑基鱼塘,水产养殖是南海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方式,只有加大水产养殖科技含量,并进一步做好鱼塘改造工作,推进南海水产品中结构的不断完善,南海水产才能不断“游”向全国四面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