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黑龙江:严把三关 鱼类安全过极寒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01-05  
     今年12月份黑龙江省遇上了历史上少有的极寒天气,12中下旬鱼类越冬池冰层厚度已比去年同期厚15~20厘米,加之降雪频繁,这些都给鱼类安全越冬工作带来了难度。要做好鱼类安全越冬工作,提醒大家注意把好以下三关:

    把好日常管理关今冬的极寒天气给鱼越冬管理带来了挑战,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越冬池的日常管理。

    定期测氧:测氧有助于了解冰下水体溶氧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目前,测氧多采用化学试剂测氧法。3~5天测一次。如鱼类越冬密度较高,每立方米水体超过0.5公斤,春节前后要加强测氧,1~2天即应测氧一次。当池水溶氧下降到3毫克/升时,应采取增氧措施。

    勤巡池:一要注意观察越冬池有无渗漏情况,如发现冰面塌陷,则可能是越冬池漏水。出现漏水情况,应及时补水。二要注意观察堤坝情况,看堤坝有无断裂。如发现断裂,应及时修补。三要注意观察越冬鱼类活动情况。如果冰下水体不缺氧,那么透过冰面看不到越冬鱼类。如透过冰面,发现越冬鱼类上浮游泳,有可能是冰下水体缺氧或鱼患病,应马上采取应对措施。

    及时补水:水源方便的越冬池,应定期向越冬池注水,一般20~30天注一次水。具体多长时间注一次水,每次注水的量,要根据越冬池水位下降和溶氧情况来确定。

    防止惊动鱼类:越冬池禁止人车通行、滑冰和冰下捕鱼,避免鱼类受惊四处乱窜,消耗体力,增加耗氧量。另外,距越冬池500米以内不准放炮和爆破,否则易引起死鱼。

    把好生物增氧关冬季冰下水体溶氧的主要来源为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要采取多项技术措施,促进冰下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以补充鱼类及其它耗氧因子的消耗,确保鱼类安全越冬。

    勤扫雪,保证冰层透明:今年冬季降雪频繁,每次降雪都要及时清扫。冰面上的雪扫的面积越大越好,小面积池塘最好全部扫干净。面积较大的越冬池,可每隔0.5 米扫开一条1米宽的透明道。透明道最好南北走向,有利于采光。

    控制浮游动物:鱼类越冬期间,池水中容易产生大量浮游动物,一方面容易引起缺氧,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在打冰眼时,发现有大量浮游动物时,可用晶体敌百虫杀灭。晶体敌百虫的用量为0.5~1 毫克/升。晶体敌百虫用温水溶解后,再用水泵多点冲入池水中,使药物在全池水体分散均匀。另外,不要使用毒性大的杀虫剂杀灭浮动物,否则易引起大量死鱼。

    补充营养盐:越冬期间在监测溶解氧的同时,如发现越冬池水透明度增大(超过50厘米)、浮游植物生物量减少、溶氧偏低,可采用向冰下水体施用无机肥的方法培养浮游植物,促进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增氧。每亩水面施尿素1.5~2公斤,过磷酸钙1.5~2公斤。采取挂袋的方法施肥,打冰眼,将化肥装袋挂在冰下水体中,每亩水面挂4~6个袋。 化肥也可用水溶化后,用水泵均匀冲入越冬池冰下水体中。

    把好应急增氧关鱼类越冬的危险期(鱼缺氧)一般出现在“春节”前后,但今冬的极寒天气有可能导致危险期提前,所以要密切注意溶氧和鱼活动变化情况。如发现越冬池出现溶氧量突然下降,溶氧下降到3毫克/升以下时,鱼类出现浮头,则应马上采取增氧措施,以免鱼类大批死亡。越冬池应急增氧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增氧。目前,最有效的急救方法是充气增氧,其次是循环水增氧、注水增氧。另外,急救时还可辅助化学药物增氧。另外,还要准备好应急增氧所需的水泵、增氧机、增氧药物等物资和设备。

    充气增氧:充气设备可采用充气式增氧机、吸入式增氧机、空气压缩机、罗茨鼓风机等。在冰面上打冰眼,将充气设备固定在冰眼上即可。另外,如果使用空气压缩机、罗茨鼓风机增氧,还要在水体的底部布设充气管道。一般越冬池水溶氧达到6毫克/升以上时,即可停止增氧。

    循环水增氧:这种方法是在冰面上打冰眼,用水泵从冰眼抽原池水扬入另一个冰眼。水泵在扬水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溶入水中,从而达到增氧的目的。水的扬程一般应在30米以上,落差应在2米以上。一般经3~4天,越冬池水溶氧即可达4毫克/升以上。当池水溶氧达到6毫克/升以上时,即应停止循环水。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易引起水温下降,冻死鱼类,所以每次循环水的时间不要过长。

    注水增氧:在水源方便的情况下,可采取这种方法。可用水泵抽取江河、水库、湖泊、井中的水注入越冬池。注水时要有20~30米的扬程和2米以上的落差,以便水曝气增氧。为增强曝气效果,可在注水口上方设击水板。

    化学药物增氧:增氧剂可采用过氧化钙(商品名鱼浮灵、增氧粉、粒粒氧等)、过氧化钡、过氧化氢(双氧水)、过二碳酸钾等。最常用的化学增氧药物为过氧化钙,在冰面上打多个冰眼,将药物用水泵冲入池水中即可,过氧化钙的泼洒浓度为10~20毫克/升。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