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石斑鱼:娇贵难养 廿多年未能突破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12-24  
     全国首届“石斑鱼类繁育与养殖产业化论坛”分量足,三院士齐亮相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青石斑鱼和赤点石斑鱼的人工繁殖试验,但到目前为止,成活率一般很难突破10%,未能实现苗种的规模化生产,成鱼人工养殖成活率也只有40%。12月19—21日,首届“石斑鱼类繁育与养殖产业化论坛”在中山大学召开,林浩然、雷霁霖、麦康森三位院士齐齐到场,针对种质退化、病害蔓延这两个阻碍石斑鱼产业化发展的问题,专家就遗传育种、病害、营养等多个方面展开了探讨。

    据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陈良尧介绍,目前广东石斑鱼养殖面积500多万亩,占全国养殖面积的60%,2009年总产量达62000吨。但经过多年发展,仍有诸多问题制约着石斑鱼产业化。据悉,目前石斑鱼主要的品种有青石斑鱼、老虎斑、龙趸等,其中青石斑(塘头价)40多元/斤,最贵的龙趸超过100元/斤。

    “石斑鱼养殖产业化今后的发展将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林浩然院士指出,一方面,当前的石斑鱼养殖大多采用传统“冰鲜喂养+鱼排”的养殖方式,导致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同时,石斑鱼类养殖技术基础较薄弱,养殖经验不够成熟,目前产业结构中,饲料研发和鱼基础生理研究是最大的短板。另一方面,未来市场对石斑鱼类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在石斑鱼养殖业扩展规模的过程中,如何落实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质量安全、环境友好和高效低碳养殖生产,亦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课题。

    专家们还指出,石斑鱼苗种繁育也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长期以来,石斑鱼苗种大都来自天然捕捞或者从境外进口,虽然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展了石斑鱼人工繁育方面的研究,但能在生产上应用的成熟技术还不多。“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成活率低以及稳定性差,成活率一般很难突破10%。”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刘晓春教授介绍,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青石斑鱼和赤点石斑鱼的人工繁殖试验,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未能实现苗种的规模化生产。

    “除了石斑鱼繁育技术问题之外,育苗工作的分工也存在一定问题。”刘晓春认为,目前的育苗存在“一个单位包揽整个育苗流程”的现象,很容易因一个生产环节出问题,导致整个全部努力都白费。因此他建议,针对石斑鱼类育苗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应该各个单位按照亲鱼培育、苗种孵化等流程分别具体分工,降低育苗风险。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陈刚很认同刘晓春的看法,另外他强调:“亲鱼问题会影响到产卵量和卵质量,提升亲鱼质量是发展育苗产业的重中之重。”

    除了种苗,病害问题也成为与会专家探讨的重点。“石斑鱼人工养殖病害严重,一般成活率只有40%,而且一些新的传染性病毒疾病也开始出现蔓延之势。”中国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秦启伟介绍说。据了解,目前石斑鱼病害主要有虹彩病毒、神经坏死病毒、弧菌等。1994年、1998年华南地区曾经两次大规模暴发虹彩病毒病,给石斑鱼养殖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另外,海水鱼类弧菌病也成为影响石斑鱼生长的常见病,严重时死亡率高达90%。会议认为,只有突破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才能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本次会议由中山大学与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共同主办。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