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大板桥宝象河源头的该珍稀鱼类保育研究基地,由于汇聚了龙潭水和地表水两股水源,成为金线鱼生存的乐土。据中科院昆明分院副院长杨君兴介绍,目前基地拥有29个鱼池总计9亩多的水面面积,今年保育的金线鱼鱼苗达到了40万尾。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基地的科研队伍也增加到了近30人。
“在对金线鱼放流滇池的成活率实验中,我们的测试数据是75%至95%。今天首次投放的1万尾金线鱼,全部是今年2月起繁殖的。”杨君兴说,金线鱼的繁殖周期为9个月左右,每尾繁殖成本在四五元。他强调,金线鱼一度消失在滇池,并非滇池水质的富营养化,而是一种俗名石头鱼的外来鱼种大量侵食了金线鱼的受精卵,成为了其克星。
谈到目前的繁殖能力,杨君兴表示,基地科研人员如今完全掌握了金线鱼规模繁殖的每一道技术环节,并且技术已经很成熟。下一步希望能扩大繁殖范围,最终达到每年百万尾的繁殖规模。他呼吁,每年2月初到5月底是金线鱼的产卵期,清明节前后则会达到高峰,每一位市民应主动保护滇池金线鱼的生长,比如铺到滇池放流的金线鱼后尽可能放生,龙潭出水地带是金线鱼的主要产卵场所,这些地方一定要避免被破坏,以让这个濒危鱼种能顺利繁衍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