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针对渭河自然水域水生生物资源量下降和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变化的实际情况,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修复水生生态,渔业资源退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
2008年我市首次在天水湖人工放流草鱼、鲤鱼、鲫鱼等本地品种10万尾,三年中,我市渔政部门不断增加放流点、扩大放流水域面积,目前已在武山、甘谷、麦积、清水、张家川等县区渭河段河流、水库、塘坝进行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共放流鱼种300多万尾。放流鱼种品种纯、质量好、适应性强,有效改善了渭河流域生态环境,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市渔政监督管理站副站长王剑周:同时加大水域生态环境和水生野生资源保护执法检查力度,积极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据今年调查,我市大部分水域的渔业资源退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
我市还积极探索现存大鲵、秦岭细鳞鲑等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驯养保护。
秦州区渔业站副站长汪卯全:大鲵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学术上有活化石之称,而且这个科研价值极高,但是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河流的污染,种群数量锐减。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秦岭细鳞鲑救护场两处,救护1000多尾。建设大鲵驯养繁殖场三处,养殖大鲵100多尾。秦州区大鲵自然保护区已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并上报国家农业部申请立项。这也是我市正式获批的第一个省级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