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生产能力较快提升
西部大开发十年间,云南畜牧业生产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各类畜禽养殖品种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出栏量大幅提高。2009年,云南省全年生猪出栏达到2824.5万头,牛出栏达到252.6万头;羊出栏达到687.1万头;家禽出栏达到17953.6万只,与1999年相比,分别增加了879.7万头、128.5万头、375.9万头和9002.6万只,年均分别增长4.2%、8.2%、9.2%和8.1%。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由于近年来云南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对畜牧业科技投入和对规模养殖的扶持,各类养殖品种的生产效率也得到较快提升。2009年,云南生猪、牛、羊的出栏率分别达到了103.2%,34%和78.29%,分别比1999年提高24.1、18.8和41.1个百分点。
二、畜产品产量较快增长,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西部大开发十年来,在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和生产能力快速提升的有力支撑下,云南畜禽产品生产量也呈现快速发展趋势。2009年云南肉类总产量从1999年的192.1万吨提高到304.6万吨,年均增长5.3%。其中,猪肉产量从162.2万吨提高到230.8万吨,牛肉产量从12.6万吨提高到28万吨,羊肉产量从5.6万吨提高到12.1万吨,禽肉产量从11万吨提高到30.8万吨,年均分别增长4%、9.2%、8.9%和12.1%。禽蛋产量和牛奶产量分别从1999年的9.7万吨和12.2万吨提高到2009年的20.8万吨和48.4万吨,年均分别增长8.8%和16.6%。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也直接推动了云南各类畜禽产品产量在全国排位的不断提高,2009年云南肉类总产量居全国第12位,比1999年上升2位;禽蛋产量居全国第21位,比1999年上升5位;牛奶产量居全国第12位,比1999年上升7位。
另外,由于近年来云南生猪生产得到重点发展,猪肉产量快速增加,云南省已经基本完成了由一个依赖猪肉调入的省份逐步向猪肉调出大省的转变。同时,在云南草食动物的发展政策和奶业生产扶持政策的带动下,近年来牛奶和牛羊肉产品的发展尤为迅速,云南畜禽产品实现了均衡发展的转变。2009年,云南省猪肉产量在肉类总产量中的比重已经由1999年的84.4%降低到2009年的75.8%,牛肉产量比重由6.6%上升为9.2%,羊肉产量由2.9%上升为4%;禽肉产量由5.7%上升为10.1%。
三、产业化经营成效显著,畜产品加工业较快发展
西部大开发十年间,云南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扶持发展规模经营,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大胆探索、不断创新,积极推进畜牧业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十年间发展效果十分显著。
一是畜牧业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户兴旺发展。2009年,生猪出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达到9923个,规模养殖程度达到15%;蛋鸡存栏2000只以上的养殖场达到2063个,规模养殖程度达到73.7%;奶牛存栏100头以上的养殖场达到98个,规模养殖程度达到20.8%。与此同时,全省各类养殖小区总数也达到了5583个。
二是农村养殖协会和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快速发展。针对云南小规模散养户比重过大的现实,云南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养殖协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有效促进了小规模分散养殖户与大市场的有效结合,提高了产业组织化程度。
三是龙头企业不断涌现,畜产品加工业较快发展。近年来,在扶持政策的积极推动下,云南省涌现出了一大批畜牧业龙头企业,并创立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如宣威火腿、泰华、高上高、三川、玉溪百信等,同时,更多极富地方特色的畜产品不断涌现,畜产品创新也取得一定成效,极大的推动了我省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2007年底,全省上规模或初具规模的畜产品加工企业有近200多家,2007年全省肉类加工33.42万吨,乳制品加工37.59万吨,蜂产品加工0.87万吨,畜产品加工产值125.69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了173.9%、157.6%、271%和172.3%,畜产品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四、产业地位明显提升,牧业增收效果显著
西部大开发十年来,云南各级政府把畜牧业作为骨干支柱产业来建设,把畜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来培植,把过去的自养自食自卖变为建基地育龙头、实行产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畜牧产业地位明显提升。十年间,云南省畜牧业总产值从1999年的188.8亿元提高到了2009年的533.6亿元,年均增长12.3%,超过同期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速9个百分点;云南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也由1999年的29.4%提高到了2009年的62.8%。同时,由于畜牧业投资少、见效快、商品率高,已经成为了云南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云南畜牧业生产已经成为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名符其实的重要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