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人工繁殖鳗鱼实现产业化尚需时日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11-18  
     日本的鳗苗渔获量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达到200吨,但到了二十一世纪后暴跌至20吨左右,鳗苗的捕获量对各国养殖鳗鱼的产量有决定性的影响。

    目前人类对日本鳗鱼特别是鳗苗的生态尚未完全了解,未能对鳗苗的产量进行预报,第二代鳗鲡全人工孵化成功仅仅是在实验室阶段,由于成本、存活率、养殖周期、饲料等问题尚未很好解决,鳗鲡人工繁殖实现产业化还需要10年左右,原因是:目前,鳗鲡的全人工孵化尚处于实验室阶段。从卵孵化至鳗苗的成活率只有0~5%。从孵化的幼鱼至白仔鳗苗养殖周期约需半年。第一代全人工孵化的鳗苗每尾成本达1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7.5万元);第二代的鳗苗成本也需要几千日元(人民币百元以上)。按照现在的技术水平,每尾成鳗的养殖成本达1万日元,折合人民币810元。

    2005年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的塚本胜巳教授等发现了日本鳗苗的产卵地是在马里亚纳海沟一带海域,2006年~2009年持续对鳗苗洄游路线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今年,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邀请韩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学者合作开展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捕获的稚鱼的肥满度,耳石的年轮,孵化的日期,在什么水域生息等,同时收集各地鳗苗产量数据,目的是为今后预报鳗苗的产量,保护鳗苗的洄游路线,增加鳗苗的产量。据悉,韩国忠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台湾大学也开展了对几条河流捕获量的调查。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