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罗非鱼市场几近饱和 养殖风险增大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11-10  
     “中国的罗非鱼产业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几近饱和的瓶颈阶段。”11月8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七届罗非鱼产业论坛上,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崔和指出,养殖风险增大,养殖投入增加,出口量增长缓慢,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市场仍需加强,这些都是今年罗非鱼产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会议当天,来自海内外水产界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200多名业内人士参加了会议,共同探讨罗非鱼产业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之路。

    崔和在会上介绍,近几年来,不正常天气频繁、养殖病害严重,养殖户养殖信心受挫导致投苗量减少。同时受饲料、塘租涨价、养殖投入增加等因素的影响,2010年罗非鱼产量预计100万吨左右,比去年下降了13%左右。

    崔和指出,2002年-2007年是我国罗非鱼产量高速增长的阶段,但是自2007年以后,我国的罗非鱼出口量就趋于平缓的阶段,增幅有限。“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一个产业的增长处于平缓期时,它也容易碰到瓶颈。”崔和提醒,在这个几近瓶颈的阶段,不要轻易投资罗非鱼产业。

    美国是我国罗非鱼产品的主要出口地,当地市场变化和我国罗非鱼产业息息相关。美国罗非鱼协会会长Kevin在发言中提出,罗非鱼仍然有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有很大的消费潜力。“在美国,如果每个人少吃一个汉堡,而多吃一斤罗非鱼,那么整体消费量肯定可以翻番;而在中国,每年每人多吃一条罗非鱼,那么中国国内的消费量也将翻番。”但是,Kevin提醒,目前巴西、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也是罗非鱼生产快速增长的区域,它们有可能成为中国的竞争对手,所以中国必须有强烈的国际竞争意识。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李思发则认为,长期看,中国罗非鱼的养殖量和出口量是其它国家地区无法替代的,国际市场仍然较多地期待中国。但是,李思发也提出,我国的罗非鱼销售要“两条腿走路”,在产能巨大的前提下,国内市场如果开发不好,同样也会影响罗非鱼的出口和整体效益。

    据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罗非鱼出口总量为25.9万吨,出口金额为7.1亿美元,与2008年相比,出口量增长15.6%,出口额减少3.2%。

    “出口量增长,出口额却在减少,应该引起大家警惕。”国家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弘在发言中说,这种现象意味着产业利润和效益的下降,如何进行产业整合、实现产业升级,是出口加工企业值得深思的。李思发也认为,我国的出口加工企业必须有强烈的国际竞争意识,罗非鱼加工业不要止步于老工艺、老产品,应该朝深加工、高科技的方向发展。

    另据了解,本次论坛还同时举行了“水产院士广西行”活动,在论坛开幕当天,举行了启动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林浩然、唐启升、赵法箴、雷霁霖、麦康森等参加了此次活动,他们将考察广西的水产养殖情况,并对如何加快广西水产业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