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台湾是如何防治罗非鱼链球菌病的?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11-04  
     1984年首现罗非鱼链球菌病,此后每年都有发生

    台湾是如何防治罗非鱼链球菌病的?

    台湾罗非鱼养殖业界认为链球菌病并非一个非常严重的流行疫病,防治方式以药物为主,病情基本可控,链球菌疫苗的实验室阶段现已完成,但尚未商品化。

    近两年来中国罗非鱼主产区华南四省屡屡发生罗非鱼链球菌病,暴发面积之广,死亡程度之高,为历来少见,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给我国罗非鱼产业尤其是养殖者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链球菌病对罗非鱼产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7.02亿元人民币。但颇为无奈的是,对于罗非鱼链球菌病的防治,业界一直难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

    本期,我们将目光投向了台湾,台湾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养殖罗非鱼,目前年产8万余吨。据了解,在台湾养殖罗非鱼每年也有链球菌病发生,那么他们是如何对其进行防治的呢?为此我们特意采访了台湾地区一些知名的罗非鱼养殖业者及病害专家,听取他们的看法,希望能对大陆罗非鱼链球菌病的防控起到借鉴作用。

    03年出现较严重链球菌病

    根据台湾嘉义县家畜疾病防治所第四课课长李建霖介绍,台湾最早发现的罗非鱼链球菌病例是在1984年,台南曾文水库网箱养殖的罗非鱼感染链球菌疾病,造成一个月累积死亡率高达50-60%之多。

    在2003年,台湾罗非鱼链球菌病出现过一次较严重的暴发。据台湾罗非鱼养殖业者陈建志回忆,当年台湾罗非鱼苗大王邱益华的养殖收成率下降2成,一般规格的罗非鱼,池边价也因此由30台币/台斤(1台斤=600克)的高档,跌到17-18台币/台斤左右。

    据了解,在台湾发现第一例罗非鱼链球菌病案例之后,该病在台湾每年都会发生。台湾有学者研究表明,链球菌可感染多种养殖鱼种如金目鲈、罗非鱼、午仔、海鲡及乌鱼等鱼种。此外还有研究指出,用分离出来的链球菌S. agalactiae以菌液浓度2.5×106 cfu/ml 腹腔注射实验罗非鱼,其死亡率约20%。

    但李建霖认为,罗非鱼链球菌病在台湾还不至于能够称为一个非常严重的流行疫病,罗非鱼养殖场如果发生链球菌感染,一般死亡率都在1-2%左右,不至于大规模死亡,情况最严重的整池死亡例子很少,所以台湾在罗非鱼链球菌方面并无大规模暴发感染的正式统计。

    毕业台湾大学兽医系的龙门公司资深鱼病专家洪仲明也表示,罗非鱼链球菌感染症在台湾每年都会发生,目前在台湾的罗非鱼链球菌感染症是呈现散发状态,并无大规模的暴发,好发的季节从7-8月份高水温期开始,到入秋后结束。

    根据台湾罗非鱼生产统计数据(见表一)表明,虽然在2003年,台湾罗非鱼出现了一次较严重的链球菌病,但在2003年台湾罗非鱼生产量为85000余吨,与2002年相当,并无减产情况发生。

    致病原因多样

    据郑石勤介绍,在台湾负责水产动物疾病诊疗单位共有三十五个单位,分别是各县市的家畜疾病防治所以及设在大学里的北中南三区鱼病中心,家畜疾病防治所业务包括养殖池水质检验、动物疫情系统及水产动物病性鉴定等。农委会家畜卫生试验所职掌动物卫生、疾病防治,传染病诊断及防疫,疫学病理鉴定、兽医辅导、文献编辑,动物用药开发研究、制造。

    在台湾罗非鱼出现链球菌病后,业者也对发病原因进行了诸多探讨。洪仲明认为,链球菌病是在养殖环境里的常在菌,不只罗非鱼,许多养殖鱼类如鲈鱼、鳟鱼等都会感染。致病的主要因素是管理及养殖密度不当,夏季水温高时,紧迫(应激)是最大的致病诱因,但如果管理得当,就不致于发病。

    李建霖也表示了相似的看法。他告诉本刊,台湾的罗非鱼养殖依出售管道可分为两类,一是养至1台斤就交给鱼贩卖到菜市场,俗称“菜鱼仔”,二是养至2台斤以上出货给加工厂做切片,俗称“宰肉”。“菜鱼仔”养殖1年就可达1台斤的上市规格,一般1分地(约970平方米)放养5000-8000尾,5分地(约7.3亩)4万尾;“宰肉”需饲养1.5-2年才能出售,通常一公顷地放养3万尾。如要减少链球菌的感染,要适度降低养殖密度。

    拥有丰富的水质处理经验的优越公司黄胜隆表示,台湾罗非鱼链球菌感染率可能高达9成以上,一般土种罗非鱼(俗称菜鱼仔)发链球菌病比较严重,大型的罗非鱼相对发病死亡数量较少。主要发病的原因是夏季水温高,水质管理不当,特别是在台湾的一些地区例如台南县七股学甲一带,因为淡水水源缺乏,根本无法换水,发病非常普遍。

    台湾大学动物系毕业的陈建志曾经饲养过多年的罗非鱼,他认为导致罗非鱼发病的原因有底土严重恶化酸败、饲料成分低劣、管理以及养殖操作策略失当(师学台湾老经验)、生长激素(瘦肉精一类的)添加过多等。陈建志从事过多种鱼虾类繁养殖及水产药品、活菌销售,接过许多企业及东南亚多国政府委托养殖合作计划,他提到在罗非鱼饲料中添加瘦肉精是最近才确认的,长时间喂食这种饲料,是造成罗非鱼脏器病变以及抵抗力低下的主因,但饲料业者在发病原因的探究中,往往会故意将原因导向是链球菌引起发病。

    防治还是以药物为主

    据了解,目前台湾在罗非鱼链球菌的防治方式上还是以药物为主。台湾治疗罗非鱼链球菌感染的药物有阿莫西林(Amoxicillin)、氨必西林(Ampicillin)、脱氧土霉素 (Doxycycline)、红霉素(Erythromycin)、氟苯尼考(Florfenicol)、吉他霉素(Kitasamycin)、林可霉素(Lincomycin)、螺旋霉素(Spiramycin)等,这些都是台湾官方核可的药物,每一种药物都有其建议的使用方式及停药期,遵照规定用药,基本符合台湾食品安全规范。

    洪仲明提到,用药正确的话,罗非鱼发生链球菌通常都能治愈,但无法根除本病。台湾过去治疗罗非鱼链球菌感染通常采用红霉素,但红霉素价格较高,且容易产生抗药性,业者多半改用阿莫西林治疗。他建议,养殖户投药前最好先做药物敏感试验,选择适合药物,再进行治疗,以免治疗效果不好及产生不必要的抗药性。

    在罗非鱼链球菌病的预防上,李建霖告诉本刊,养殖户通常是在饲料里添加药物,剂量是治疗的一半,但是专家并不建议这种方式,因为饲料添加药物后,容易产生抗药性,真正发病要治疗时反而会没有疗效。因为链球菌是属于细菌性病原,可以用药物控制,不会突然的大批量死亡。

    李建霖提到,在台湾有的养殖业者发现2-3尾死鱼,就会拿病鱼到防治所检验病因,如果确诊是链球菌,在做过敏感试验后即会投药治疗,通常投药后3天即可控制住病情,死鱼减少。只是在停药后一周,如遇到气候不稳定等因素,容易复发,再度感染。在死亡率方面,一公顷放养3万尾的罗非鱼,如果发生链球菌感染症一周内死亡200尾,都算是正常情况。

    但是使用药物治疗也给台湾罗非鱼产业埋下了不小的隐患。目前在台湾罗非鱼的养殖业者使用抗生素对抗细菌感染的情况非常普遍,问题相当严重,因为鱼一旦生病,渔民就会用药,容易产生药物残留,导致外销受阻,2003年就出现过台湾罗非鱼出口欧盟遭到拒绝的情况,对台湾的养殖声誉和经济效益带来了的不利影响。

    除了用药物防治,台湾也尝试过使用疫苗来预防罗非鱼链球菌病。台湾大学兽医专业学院水生动物疾病学研究室副教授陈媺玫表示,其所在的实验室对链球菌疫苗的研发已经完成,疫苗在实验室试验的效果很好,可以达到7-8成的保护力。疫苗是用浸泡的方式,使用上比较方便容易,但是用到现场上时,保护效果却会受到饲养密度高及水质不佳而大打折扣,保护力只达2-3成。因此,即使实验室对链球菌疫苗的研究已经告一段落,但由于现场使用的效果不够好目前并无计划将疫苗商品化。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