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出,民众呼唤绿色健康的食品。为此,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申报了国家863计划“重要鲜活水产品绿色供应链技术创新与集成”课题。由于我市有养殖南美白对虾传统,养殖池塘多,而工厂化养殖投资大门槛高,普通土池养殖风险大收益太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便与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江苏天福莱集团合作土池“南美白对虾封闭式高产安全养殖与信息管理体系”项目,探索在我市建立一套普通养殖户可学可实施的高产、绿色安全的水产品封闭式养殖模式。
今年上半年,天福莱集团将天利养殖基地的池塘进行了改造,实行封闭循环式养殖。在养殖现场,记者看到,每个池塘都装有纳米管底部增氧等设备。项目组成员、中科院研究员刘明星介绍,当水质达不到养殖标准时,污水通过排出管进入沉淀池和微生物处理池内,净化后循环补充到缺水池塘中。养殖池水实现了内循环,对周边环境不再有污染,也节约了用水。同时,先进的增氧方式、微生态制剂配合内循环进排水保持了水环境的稳定性,建立起了有效的防病“网”。针对塘虾出现的常见白斑病,项目人员舍弃了抗生素等药物治疗,而是投喂鲜大蒜和免疫多糖等“天然药物”,成功控制病情,保持了虾的“绿色”。
“基地的虾都有‘身份档案’。从虾苗到成虾,我们都实时定位。”中科院蒋克勇博士演示了虾的“定位系统”――― “可追溯信息管理系统”,打开电脑或一个笔记本大小的操作器,塘虾饲料、药物、水质等各种档案资料便全部显示。
“对养殖水塘进行简单改造,用我们设备和技术,普通虾农都可以实现高科技绿色养虾。”天福莱集团总裁、高级工程师朱勤说。
“再过10多天,基地的虾将上市。装箱时,它们的所有信息都会跟箱走。”项目负责人、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王雷研究员说,目前,山东部分酒店已建立水产品绿色消费链,我市的这些虾到达那些酒店,每只的“身份档案”都将可查,食品安全就将变得具体而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