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规定,地方政府要集中力量做好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检验,所有抽检要随机进行,不得事先告知企业,特别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检查力度。
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认为,新规定特别强调中小企业监管有其合理性。“三聚氰胺危机中,第一波波及的主要是大企业,但后来的一两年里,出问题的几乎都是中小企业。现在大企业有财力来保证检测设备、人力、技术投入,中小企业有困难,以至出现监管漏洞。”王丁棉认为,中小乳品企业有存在的必要性,可以防止若干大企业垄断市场,但它们的硬件更需要被规范。“如果中小企业达到不了新标准,在市场还没淘汰它时,行政手段可以淘汰它,这对行业是有益的。”王丁棉说。
未来,乳业企业在新建项目时将接受更严格的核准。《通知》规定,新建和改(扩)建乳制品工业项目,要对起始规模、配套奶源基地、布局合理性和出资人条件进行审核,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已建乳制品工业项目,要于2010年年底前重新审核,达不到条件的将注销生产许可证。
如果是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还将需要建立电子信息追溯系统。目前,质检总局正在研究以婴儿乳粉为试点的电子信息追溯系统,这意味着乳品从奶源、采购、生产、出厂、运输到销售终端,全程都能被有效监管。2011年年底前,系统标准、法规将制定完成。
针对新增加的乳业规范与要求,王丁棉表示,规定越细,执行越容易。“美国2003年版本的乳制品加工标准,是很厚的一本书,规定的内容极细,包括工人该用什么消毒液洗手。国内也在向这个方向逐渐完善。”
奶站监管的缺失直接造成了两年前的三聚氰胺危机,此后监管层与企业都将奶站奶源监控,作为其经营的重要一环。《通知》也对此做出要求,严禁向乳品企业、养殖场、奶农合作社之外的单位个人发放许可证;同时鼓励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推动奶站标准化建设。已被责令关停的奶站,要封存并拆除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