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水改底,降低水体有害物质浓度
生长后期,生鱼吃食量增多,排泄物也随之增多,如果不及时处理,池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容易超标,对生鱼产生危害。此时应缩短调水周期,将原本20~30天一次的调水工作调整为10~15天一次。调水产品建议使用微生物制剂,如芽孢杆菌、EM菌、硝化菌和光合细菌等,可交替使用。同时用底质改良剂如“底改片”、“底居安”等改善池塘底部环境,将氨氮指标控制在0.2毫克/升以下。
科学增氧,预防生鱼浮头泛塘
在晴天中午12:00~14:00的时候至少开增氧机2个小时,一是可以搅水,减少上下水层温差,同时将上层溶解氧带入底层;二是让一些有害物质如硫化氢、甲烷等挥发,减少对生鱼的危害。
在闷热、暴雨天等不良天气,如果发现生鱼有浮头征兆,可泼洒颗粒增氧剂如过碳酸钠、过氧化钙等进行急救。
注意降温,调整投喂时间,避免高温应激
在炎热时期,有时水面温度与底层水温差可达10℃,如果此时生鱼从水下游到水面吃饵料,容易引起高温应激。因此,在高温季节,应调整投喂时间,以早上6~7点及傍晚6~7点为宜。
同时要加深池塘水位,在晴天时可加大换注新水的频率,既可降温,又能排掉部分污水。
生态防病,注意计算好药物残留期
生鱼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发病率较高,应重点做好病害预防工作。夏季生鱼的常见病害有烂身病、肝胆病、诺卡氏菌病、出血病和肠炎病等。在用药物防治鱼病时,应向渔药店技术员详细咨询药物残留期,禁止将有药残的商品鱼上市。
烂身病,即白皮病,多由高温应激引起,此病主要影响鱼的外观,降低商品价值。预防此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降低水温。不过一旦发病,较难治愈。
肝胆病,可用“鱼肝宝散+多维+生力菌”投喂,每天一次,连用3天。治病期间将饲料蛋白控制在28%以内,投喂量减半。
诺卡氏菌病,先对发病池大量换水,将池水的3/4排出,加入新水;再用三氯异氰脲酸0.3毫克/升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用两次。用利福平拌饲料投喂,同时添加维生素及护肝药物。
出血病,用季铵盐类药物全池均匀泼洒。用药后第2~5天用大黄粉拌料投喂生鱼。
肠炎病,用含氯制剂或季铵盐等杀菌药全池泼洒,用药后第2~5天给生鱼内服大蒜素等。
刮鱼前后做好解毒稳水工作
在刮鱼前,检查水质指标是否正常,如有超标应提前处理。刮鱼前2~3天用“底居安”、“福地安”以防返底,刮鱼前一天晚上泼洒颗粒增氧剂。刮鱼前一个小时施用“激活”或“泼洒姜”,防止鱼体应激。在刮鱼结束后及时用水质改良剂解毒调水,2天后适当使用消毒剂消毒杀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