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为何“冷热”如此不均?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北海歉收是因今年沙蜇遭遇“小年”减产;南海丰收则是因为今年人工放流在荣成、文登、乳山南部海域的绵蜇获得了成功。
据了解,全市海蜇总产量与去年持平。荣成市今年捕捞海蜇760吨,产量减少了15%,且大多从南部海域捕捞的;文登市今年捕捞了4000吨,与去年基本持平;而乳山今年捕捞了5200吨,比增加了3500吨。
南海:大船一晚捞蜇2万斤
与海西头村的冷清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登市小观镇孙家寨今年海蜇获得大丰收,渔民为了捕捞海蜇而到处购买海蜇网,出手晚的甚至买不到网。
9月2日,记者来到文登市南海管委会小观镇孙家寨村。48岁的孙常学告诉记者,村里有61条船,每条船出去一趟能捞到上千斤海蜇,一条大马力渔船最多的一个晚上能捞到两万斤。孙常学介绍,在近期捕捞的海蜇中,红海蜇比较多,这都是放流的蜇苗长大的。今年海蜇的收购价格最低每公斤7元,最高15元,渔民们不愁有个好收成。
当日下午,记者在乳山白沙滩镇宫家村宫自强经营的水产品加工厂看到,工人们正把海蜇头按照大小分级包装,准备出售。宫自强告诉记者,今年乳山南海海蜇大丰收,他收购了20多万公斤海蜇进行加工,每100公斤新鲜海蜇能加工出20公斤海蜇皮和八九公斤海蜇头。前一段时间他去海边收购海蜇了解到,渔民驾驶40马力的船出去一趟就能捞个五六千公斤海蜇,小船也能捞个一两千公斤,比往年多了一倍。
北海:海蜇捕捞交“白卷”
根据省海洋与渔业厅统一部署,莱州湾及黄海海域海蜇开捕期为7月25日。然而直到8月31日,我市海蜇捕捞加工专业村——环翠区泊于镇海西头村也没有见到往年繁忙的生产加工景象。
今年50多岁的海西头村加工专业户老董说,今年北海海蜇捕捞“抓了瞎”,根本收不到海蜇。往年七八月份,单船出去一趟都能捞到五六百公斤海蜇,一季能捞2000多吨海蜇。以前这个时节,海边、村里一片繁忙,而今年到处是冷冷清清的景象。
海西头村党支部书记车常宁告诉记者,该村有100多户渔民从事海蜇捕捞加工业,是威海海蜇加工最大的专业村之一,每年加工海蜇成品200多吨,价值300多万元。而今年直到目前,却只有零星海蜇上岸,无法加工,海蜇生产加工几乎交了“白卷”。
从7月25日开捕海蜇到9月1日,泊于镇蒲湾村渔民刘玉贺就没出过海,他说,今年几乎看不到海蜇,就根本没出海。
荣成市港西镇周家村地处北海,该村的周福荣常年贩卖海鲜,每年海蜇丰收的时候他都收购海蜇卖给加工厂。9月3日,周福荣告诉记者,他今年到港西海边收购海蜇,但至今竟然一只海蜇也没有收到。
9月4日下午4时,在高区帝王宫海鲜市场,记者挨个海鲜摊点查看有没有海蜇出售。一名姓毕的渔民摊位上只有一只沙蜇。记者问他怎么卖?他介绍,海蜇头每公斤3元,其余部分每公斤4元。“现在北部湾海蜇很少,我们出海一趟就遇到这一只,是在渔网里跟鱼一起捞上来的。”毕姓渔民说。
在另一处海鲜摊点,一名女摊主的摊位上只有一大一小两只海蜇。摊主介绍,大海蜇是沙蜇,每公斤4元;小海蜇是绵蜇,海蜇头每公斤10元,其余部分不卖。据介绍,她丈夫出海好几天才遇到这一只小绵蜇,已经答应要留给朋友。
专家:南海丰产缘于放流
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科长董崇强告诉记者,今年北海海蜇很少,主要原因是自然生长的沙蜇数量大幅减少,而前期北海海水温度、洋流等因素也影响了海蜇生长。
董崇强说,沙蜇有“大年”“小年”之分,一般沙蜇旺发三五年之后,都会有一两年产量会骤降。旺发丰收的年份,被称为“大年”,产量特别少的年份,被称为“小年”。我市今年恰逢沙蜇“小年”。
董崇强介绍,之所以海蜇南“丰”北“歉”,是因为今年我市在南海放流绵蜇苗5200余万只,数量超过往年。加之南海海况、气候以及盐度等都适宜海蜇生长,因此南海海蜇大丰收。综合来看,全市总体海蜇捕捞量与去年持平。
既然海蜇捕捞量不减,为何市内却见不到较多的新鲜海蜇?董崇强解释说,夏日海蜇容易变质,捕捞海蜇主要用来加工,特别是绵蜇加工附加值很高,一般情况下,文登、乳山的海蜇捕捞上来后就直接送进了加工厂,因此市区市场上今年见到的新鲜海蜇明显没有往年同期多。
相关链接:绵蜇和沙蜇
海蜇亦称水母,寿命一般只有一年,春生冬死,生长速度快,每年秋季为海蜇捕捞季节。海蜇经济价值很高。
海蜇按产地分有南蜇、东蜇、北蜇等种类。东蜇产于烟台、威海,又有沙蜇、绵蜇之分,沙蜇泥沙含于肉内,洗不干净,食时牙碜;绵蜇肉厚不脆。
沙蜇是体形最大的一种水母,伞径可达80至120厘米,颜色白色,其位于口腕部(头部)的刺细胞有剧毒,蜇后可致人死亡。
绵蜇个体比沙蜇小得多,其伞径一般在30至60厘米,绵蜇的刺细胞几乎无毒,不会伤人,颜色灰色或者红色,经济价值是沙蜇的十余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