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罗非鱼逆市降价背后的逻辑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09-03  
     8月初,有养罗非鱼的朋友打电话过来:“知道吗,罗非鱼价格又降了2-3毛钱!现在存塘鱼不多呀,你说不会像去年那样一直降到成本线之下吧?”显然,他有些担心。于是,我们尝试着联系加工厂了解情况,很快就得到回应:“这次降价是大家商量之后共同决定的,把价格稳定下来,让各个环节都有钱赚。按目前的出口价,加工厂亏得都快要倒闭了。况且调整后养殖户还是有钱赚的。”

    先不论加工厂们“商量之后的共同决定”是否合法,至少听起来,这个解释合情合理:原料鱼短缺,加工厂不得不以高出国外出口订单的价格收鱼,时间一长自然承受不了,于是联合下调收购价。但细想之下,却隐约觉得不对劲:为什么加工厂止亏的方式总是调低收购价,而不去提高出口报价呢?为什么加工厂对内调低价格时总能达成共识,而对国外采购商极不合理的低价却又总能忍气吞声?

    这个问题2009年就被追问了无数遍。当时,“加工厂”可能是被养殖者提及最多的一个咬牙切齿的对象。对外恶性竞争宁愿亏本也要接单,对内刻意压低收购价,2009年罗非鱼收购价曾一度降至成本线之下。现在的养殖情形和去年已大不一样,这次逆市降价说明,加工厂说了算的现实并没什么改观。

    最近,一位行业前辈提点说:目前,中国的罗非鱼加工业本质上是不会亏钱的。外面行情不好,他们在国内压价就行了;外面行情好,他们多赚点。因为现实明摆在这里,中国现有的罗非鱼养殖规模靠国内市场根本支撑不起,超过50%的产量都是用于出口,养殖业对国际市场依赖度相当大,加工厂就是养殖业与国际市场之间的纽带,他只可能低买高卖,怎么可能长久做亏本生意?所以,从本质上来讲,养殖者根本没有议价能力。加工厂完全可以让你有“合理的利润”,也可以让你毫无利润。

    近日,在和一位加工厂负责人谈起如何才能真正打通罗非鱼的出口环节时,他显得有些无奈:国外的采购商早就看准了加工厂不团结的劣根性,靠联合来提升出口价根本不现实。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等!等到哪一天,大家都没有资金和精力斗下去了,加工这个环节也就恢复正常了。

    对整个罗非鱼产业而言,除了等,或许最根本的出路在如何打开国内市场。对虾产业就是范例!中国人一向是买什么,什么就涨,卖什么,什么就跌。这至少说明了一个实事:中国不管买还是卖,量都很大。只有我们有了强大的国内市场支持,国际市场的价格就会多一份制衡,到那个时候,整个行业或许就不用再看加工厂的脸色了。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