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笔者大量一线的走访和调查, 证实发病的区域都是养殖罗非的大区域。 调查中还发现不论是大苗场还是小苗场都有相同情况,病害基本发生的苗都是吉富鱼系列,奥尼目前没有发现问题。
专家从死亡的罗非鱼苗身上发现 “柱状屈绕杆菌” ,这种细菌容易在水质不好和放养密度大的环境下生长繁殖,主要感染部位是鳃、体表、鳍条,感染后的鱼苗会出现烂鳃、溃疡、烂尾等症状。
但为什么在今年出现暴发性鱼病而且危害面积大? 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天灾
今年天气非常不稳定,各地温度,水质都发生变化,鱼苗转运下塘产生应激反应,早苗体质弱, 感染细菌、霉病、寄生虫等疾病的机会多。
人祸
2009年的链球菌病害暴发时,很多专家认为长时间高密度的养殖模式使养殖环境越来越恶劣,早就预测会爆发大规模病害。走访发病鱼塘发现爆发死亡多的地方都是养殖大区域,这些区域养殖时间长、放养密度高、水质和底质差。特别是文昌一带的大多数都是来自浙江的养户,养殖周期已经达到3—5年,大部分池塘没有彻底清过塘。大部分放苗的鱼塘氨氮,亚硝酸盐普遍超高。苗种下塘之后,养殖户的一般习惯都会杀虫消毒一次,用的杀虫消毒药均是:敌百虫、高锰酸钾、二氧化氯等,而这些药均是刺激性大的药物,会灼伤鱼的鳃丝和粘液以及加重应激。
苗种场
根据对多家苗场的走访和测试发现培养苗的糖水水氨氮、亚硝酸盐,PH普遍超标,原因是苗场培育苗种时投喂的是高蛋白鳗鱼料,而且清塘习惯用石灰。苗种体质下降时高蛋白会对苗的肝胆造成一定的负担,使之免疫系统受到影响,机体功能不平衡。苗种在这种情况下筛苗,容易对鱼体造成机械损伤,继发感染水霉病和寄生虫病,出现这些问题之后如果用药不当也会造成二次损伤,造成死亡量加大。
养殖户放苗的误区
养殖户放苗前没有检测水质习惯!鱼苗放下去才发现水有问题已经晚了!鱼苗发病后,病急乱投医,用了几次药物都没有用反而有时会增加死亡量,有很多养殖户还说寄生虫不但杀不完还越杀越多,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1、
没有对症下药,养殖户都不知道死鱼的根本原因是,还是像以前一样按照消毒杀虫一套处理。
2、
养殖户用的常规药物还是,一氧和二氧化氯、二氯和三氯异氰尿酸、敌百虫等药物,鱼苗本来体质差,这些药物用下去之后只会又一次对鱼体造成伤害,加速鱼苗的死亡。
3、
寄生虫越杀越多是因为:寄生虫在收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下特别是化学药物的刺激下,会在死亡之前迅速产卵,所以只杀掉了成虫而虫卵根本没有死也杀不死,药性一过,寄生虫就更多。
4、
加上今年天气反反复复,也就直接导致了霉病、寄生虫、细菌也会反反复复感染,所以用了很多次的药还是死,用的多死的多。苗种阶段用药不当,还会产生后遗症!比如畸形,烂鳃病等。
根据发病的情况,我经过大量的一线调查和摸索建议一个治疗方案,现在这个方案已经经过试用,得到了好的效果,而且没有药物残留问题,方案如下:
一、苗场
1、
给鱼苗内服三黄散,有效防控细菌性疾病,其中的黄芩成分是治疗柱状屈绕杆菌最好的中药,保肝利胆,增强体质。
2、
坚持外用:霉病套餐(苦参地肤子散)、泼洒姜(生姜、苦参)、纤灭(青蒿末),这些药物都是中药无公害、无残留、无副作用,有效控制霉病、可抗应激诱食、使寄生虫绝育无法产卵。
3、
天气不好无法调水,可以给鱼苗内服EM菌,充分吸收利用饲料的营养、繁殖益生菌有效改善肠道环境、拉出的粪便不污染水,粪便里面的EM菌成分还可以调节水质。
二、苗塘
1、
苗塘要先改底,下塘时提前2天用聚维酮碘消毒一次,下塘时提前4个小时用泼洒姜和纤灭全池泼洒,下塘之后全池泼洒霉病套餐,第2天再用1次霉病套餐、泼洒姜、纤灭,可以有效防控细菌、霉病、寄生虫的感染,减少应激。
2、
下塘后要给鱼苗连用3天的三黄散和EM菌,迅速增强体质。
3、
鱼苗下塘后的第三天用芽孢杆菌+藻种,调节水质、补充藻类、增加营养。
最后建议鱼苗场出苗时把培苗塘的水质指标写在包装袋上!标注养殖户必须把自己池塘的水质调节到标准范围再放苗!可以减少养殖户的损失,也提供更好的服务!
以上言论发表全是自己的一线调查作出的建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