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标签的规范性预混料标签的规范性很大程度上显示了企业的规范性和对自身产品的理解。预混料产品标签上标识的各种成分含量,可以作为产品合格与否最终判断依据。根据饲料标签的国标要求,需要在标签上标识全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和其他有效成分含量。比如常见的“泛酸”应该是以“D-泛酸”标识,而不能以“泛酸”或者“D-泛酸钙”等标识。因为泛酸有旋光性,不同旋光性的生物学活性不同,而且“D-泛酸钙”是“D-泛酸”的钙盐,商品中“D-泛酸钙”的含量是98%,而“D-泛酸”的含量是90%,如果使用商品含量来代替纯品含量,那么实际的成分含量会达不到配方设计的要求。将商品含量当作纯品含量来计算,在预混料生产中却是很常见。分析标签的规范性,是对预混料进行判断和识别的第一步。
分析配方的合理性水产动物品种繁多,加之养殖条件难以控制,导致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量的基础研究相对较少,而且即使是同一个养殖品种,不同的研究机构所做出的研究结果也会有比较大的差别。但是这并不代表水产动物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量没有规律可循。水产动物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量也有一个合理的范围,例如普通的淡水鱼对维生素A的需要量范围在4000~8000IU/kg饲料左右,对维生素K3的需要量在3~10ppm左右。此外,水产动物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量也有一些基本的规律,如对维生素E的需要量会随着饲料中脂肪的含量增加而增加,对维生素B6的需要量会随着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增加而增加等等。将预混料配方用Excel软件录入,根据添加量规范为每千克饲料中维生素的含量,然后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就可以很容易地对预混料配方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甚至可以分析出预混料产品的设计思路和产品定位。
分析配方的性价比预混料的生产原料含量不一样,会导致最终商品报价的巨大差异。因此不能简单的从产品报价来判断产品是否划算,因为有可能一个很低含量的预混料的价格仅比高出一倍含量的预混料的价格低10%,所以性价比是饲料生产厂家必需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
性价比的计算方法其实很简单,已知预混料的标识含量,已知各种原料的纯品含量,比较两种预混料含量的差异,将含量差异除以纯品含量(百分比),已知各种原料的价格,可以用Excel软件很容易计算不同含量的预混料的成本差异。然后分析不同预混料的成本差异和报价差异,用来分析性价比。如果将其中一种预混料的含量以100%作为标准,可以方便地计算另外一种预混料相对于其含量的百分比,然后用Excel生成图表,可以更加直观地分析产品的性价比。
了解使用的原料剂型水产饲料企业对剂型关注得最多的是维生素C(VC),VC有包膜VC、酯化VC。包膜VC和酯化VC的检测方法不一样,虽然可以检测出预混料使用的是酯化VC或是包膜VC,但即使同样是包膜VC,包膜工艺的差异也会导致产品价格和细节上的差异。同理,即使同样是酯化VC,单聚磷酸酯和多聚磷酸酯的含量的差异也会影响最终的生物学利用率。
除了VC之外,在水产饲料中还需要注意的剂型有维生素K3。市场上常见的K3有MSB剂型和MNB剂型,其中MNB剂型价格约高出MSB剂型一倍。但是在预混料中使用MSB或者MNB是无法检测的,因为在检测K3指标时会统一将所有剂型的K3转变为甲萘醌检测。这对于水产饲料厂来说就要面临一定的风险。
在水产饲料中不同剂型对其分散性有显着影响的还有维生素B2和叶酸等原料。B2和叶酸均有静电吸附现象,所以有喷雾干燥(SD)剂型和普通剂型,不仅含量不一样,而且在生产的可操作性方面有非常大的差异,因为使用普通剂型导致的静电吸附很容易使得原料吸附在混合机的桨叶和内壁上,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混合均匀性和最终的成品含量。
因此水产饲料生产企业只有把好原料关,依靠严格的生产流程和制度,才能减少产品品质不稳定的风险,才能给客户带来优质的产品。